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统筹推进 公办园覆盖率跨越式提升

“2024年全区改扩建了5所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1350个,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5%。”金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张玉双在接受采访时,解读了2024年实施安心托幼行动以来的一组数据。

  如今走在六安城区,你可以看到一个个各具特色、环境优美的公办幼儿园,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其间嬉戏、学习。然而时间倒推到2015 年,那时六安城区的公办园屈指可数,到2018年底市区仅有7所公办幼儿园。

  “2019年前,六安市学前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施园全部在农村,农村幼儿‘人园难’‘人园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城区公办资源严重不足,市主城区 2018 年底共有幼儿园 139 所,公办幼儿园仅7所,公办园幼儿占比 7.8%;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也只有 35所,规模普遍较小,主城区普惠率仅 26.8%。”据六安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科胡晓林介绍,从2018 年起,我市对主城区的公办幼儿园布局重新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在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重点推进城区公办园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优质均衡、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安市皋城小学附属和美佳苑幼儿园园长韩玫1991年从合肥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六安市内的三所幼儿园从教 30多年,参与了两所新园的筹建,是六安市学前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她对六安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感触很深:“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亲眼见证了六安市学前教育从以前比较落后到现在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公办园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得到大幅提升。”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我市共有幼儿园808所,在园幼儿117544人,其中公办园362所,在园幼儿73957人,普惠性民办园377所,在园幼儿39521人,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91%,普惠率达96.5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布点扩容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新学校非常漂亮,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幸福感满满!”2024年9月2日,秋季开学首日,六安皋城中学南山校区的首批750名初一新生欢喜雀跃地走进新学校,教学楼里书声琅琅,田径场上你追我赶,校园里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

皋城中学南山校区占地110亩,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设置51个教学班,提供2550个学位,新学校的建成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优化学校办学条件作为一项民生重点事项来抓,不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先后出台《六安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六安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2018—2020年城区义务段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等相关文件,规划布局,持续投入、有序推进一批学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优化学校硬件条件,为让中小学、适龄儿童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民生答卷”。

据统计,2023年,我市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6所,新增学位2.1万个,撤并中小学校19个、教学点73个,完成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213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建设类项目42个,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增加学位,仅仅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在推动教育提质升级的过程中,我市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抱团发展”,实现管理、师资等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强力推进教育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目前,我市已成立六安一中、六安二中、六安皋城中学3个市直学校办学集团,覆盖所有市直初、高中。全市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集团30个,金安区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优质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惠发展 让每个特殊学生焕发光彩

“一二一,左右左……”9月20日,六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操场上一片欢声笑语,有很多孩子正在上体育课,有的练习齐步走,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在跳绳……

2021年秋学期,六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搬迁新校区,该校现有学生300余人。 “本着掌握基本生存技能和简单工作、生活能力的培养目标,学校立足实际,把职业技能教育纳入常规课程体系。”该校陈中芳校长向记者介绍道,“学校通过校内培养和校外聘请爱心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为职业技能课程提供专业化的师资保障。”

  在工艺美术班的一间教室里,十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跟老师学习新的珠串编制手法;缝纫班七八个同学脚踩缝纫机一起开动;微雕教室的操作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刻刀,同学们认真制作着手里的把件……通过职业技能课程的开设,残疾学生学到了一技之长。

  听障学生小张,学校毕业以后,在金寨做过服装厂工人,在南京的一家饭店做了3年厨师。后来得知六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安徽农达生物科技开展校企合作,不仅免费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还可以帮助就业,他就来学校报名了。对未来,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我现在好好学技术,条件成熟了,自己创业。”

目前,六安的一些服装厂、工艺品公司等单位也向市特教学校伸出橄榄枝,不仅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更希望学校培养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实现从一个残疾学生到一名产业工人的转变。

近年来,我市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推进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开展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服务,遵循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制定个别化教学方案,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持续推进残疾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加强他们在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服务,促进残疾学生更好融入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粉笔到终端 数字化撬动全新课堂模式

9月25日,随着一声上课铃响,霍邱县乌龙镇中心学校九(4)班的教室里,语文老师孟杨开始带着学生们学习第九课《论教养》。

  学生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方寸之间,浓缩的是课堂教学、现场提问、例题练习、作业批改……这些曾经课堂内外无法同步的教与学,在这里实现了师生的即时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雨婷同学爱惜地擦拭着平板电脑的显示屏,熟练地开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便进入老师的教学界面,快速答题……

  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胡梦琪、芮少雯、盛星怡、龚皖湘、王筱贝……越来越多的同学提交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黑板上记录下一道又一道难题,划下一个又一个知识重点,这是以前孟杨老师课堂教学的常态,2020年接触智慧课堂以来,他坦言:“我的课堂变得大不一样了!”

  在课堂上,他可以通过平板随时布置课堂练习,通过即时反馈,看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灵活地转变教学侧重点。“它可以在课堂上瞬间点燃学习热情,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201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金寨县为全省唯一一个智慧学校建设整体推进试点县,金寨县同心学校被评为38所安徽省首批中小学智慧学校示范学校之一,几年来,学校智慧学校建设不断升级。“现在,全校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师生使用平板电脑上课成为常态。”该校校长储诚超说。

  教师的感受同样深刻。数学教师李婷说:“现在,我从数字化教学的‘门外汉’变成了‘熟练工’。我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与学生都很享受教育数字化带来的轻松快乐的课堂。”

  当前沿的科技、创新的教学方式闯入偏远地区的课堂,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2020年10月,我市完成了773所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任务,提前两年在全省第二个完成全市公办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任务。2023年,我市建成城乡中小学智慧学校901所、农村教学点智慧课堂423个,实现全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后服务 为孩子多元发展提供选项

新学期,在六安九中无人机社团的教室里,老师指导学生们进行设计、组装、调试,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今年8月份刚拿到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冠军的欧阳刘涛说,“希望我和小伙伴们能站上更高的平台,体验无人机技术带来的乐趣与挑战。”

  该校深入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充分发掘教师专业特长,开办96门个性化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让同学们学会团队合作和提升创新思维。

  曾经,学生放学后的“三点半难题”困扰很多家庭,许多家长只好把孩子送进托管机构或培训机构。开展课后服务,是推动“双减”政策走深走实的重要一环。

  “1+1+N”特色课后服务是六安市皋城小学的探索。“1+1”分别指的是中午午休后和下午放学后开展托管服务,“作业辅导一课时”,主要用来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答疑解惑,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习辅导;“N”指“N种素质拓展一课时”,利用下午托管服务结束后80分钟,依托社团这一阵地,增强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校四年级学生家长李军对此赞不绝口:“孩子的作业在学校里就能完成,还能学习自己喜欢的特长。这个举措好!”

  课后服务不仅要全覆盖,还得有质量!我市各地各校聚焦服务质量,将课后服务与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有效融合,截至目前,全市 617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服务时长全部达标,参加课后服务学生 46.49 万人、教师 3.26 万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44所学校被评为“双减示范校”、评出“课后服务精品项目”142项,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学校131所。金寨莲花学校、六安市皋城小学案例入选省级“双减”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23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 1532所,教职工 6.44万人,在校生76.38万人。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全市有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3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7所,中职学校11所。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从1985年的45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35.18亿元。我市稳步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双减”、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等一系列改革,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逐步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皮正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