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同治皇帝载淳病重。这位年仅19岁的皇帝一生大多数时间都笼罩在亲王大臣以及两宫太后的阴影中,显得十分渺小。况且他自己也不争气,不学无术放荡不羁,游走于花柳巷中无法自拔。

即使同治皇帝能力不强,却也知道不能继续让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急忙召见自己的老师、军机大臣李鸿藻和皇后阿鲁特氏,商议要使载字辈中年龄最长的载澍继承皇位,这样慈禧太后就没有借口垂帘听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治皇帝严防着慈禧太后口传了遗诏,让李鸿藻记录下来,这样他还不放心,亲自看了一遍遗诏才放心。但是他所托非人,李鸿藻胆小怕事,他从同治那里出来后就直奔往慈禧太后处。

慈禧看了遗诏后大怒,把诏书撕得粉碎,赶走了李鸿藻,而且禁止任何人去看同治皇帝,不给他饭和药,不久之后同治就驾崩了。

慈禧太后坚决反对载澍继承皇位,同治的遗诏成了一堆废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最符合祖制的继承人选有两个,一个是道光帝长子长孙溥伦,一个是恭亲王之子载澄。

慈安太后提名溥伦做继承人 ,他是同治帝下一辈中年龄最长的人。慈禧太后表示了激烈反对,她的理由是溥伦血脉与皇族疏远。

溥伦是道光长子奕纬的孙子,但是溥伦的父亲载治不是奕纬的亲生子而是养子,因为奕纬无子,溥伦是从乾隆帝第十一子永瑆那一支过继来的,实质上是永瑆的亲孙子,因此血统离得很远,不够理想。

按照清代立嗣规定,同治帝是“载”字辈,他死之后,应在下辈“溥”字辈中选拔继承人。如果依照该规定的话,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清朝规定太皇太后不能够垂帘听政,这将会迫使她交出权力,这是慈禧完全不能忍受的。于是她坚决拒绝“溥”字辈的人继位,主张立“载”字辈,也就是同治的堂兄弟为新皇帝。

但是恭亲王奕䜣的儿子载澄也被慈禧投了反对票。政治原因是因为恭亲王和慈禧早就不是一条船上的同盟者,此前恭亲王联手慈安干掉了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这事让慈禧一直耿耿于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从情感的原因来看,慈禧也极度痛恨载澄。载澄是同治皇帝的伴读,和同治的年龄相仿,脾气也投机。同治去烟花柳巷寻开心,都是载澄负责联络的,慈禧埋怨他带坏同治,恨得牙根发痒。

对于慈禧来说,要想在日后继续执掌满清大权,必须要推出有利于自身的继位人选。

1874年,最高权力争夺战在养心殿展开,28位王公重臣被召进了养心殿。在召集相关人士之前,慈禧提前布置了两件事,一是让自己的亲信荣禄带领人马严密布防,二是急调李鸿章淮军火速入京,除此之外,她还派出得力太监成功离间了溥伦和恭亲王。

干完这些后,慈禧召见大臣,让他们提议应该由谁继承大统,大臣们都是人精子,心里明白慈禧肯定已经有了最佳人选,同他们商议无非是走过场而已,如果说错了惹得她生气,以后日子肯定好过不了,因此大家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敢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啦,不开眼的人物也是有的,军机大臣文祥觉得自己是三朝元老,又不是宗室中人,有说话的责任,又无偏袒的嫌疑,因此他奏称应当立“溥”字辈的宗室子弟为太子,奕䜣当场表示反对。

慈禧抓住机会,立即表示“溥”字辈中没有合适人选,而醇亲王的次子载湉今年4岁,又是皇上的至亲,因此他应该继承大统。

4岁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满足了慈禧太后的全部要求。他是载字辈的,慈禧仍然是皇太后;他年龄幼小,慈禧能够继续掌控大权;他是醇亲王与慈禧太后亲妹妹的儿子,血缘比较近也更好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慈禧悍然打破祖制,不为同治立嗣,而是以为丈夫咸丰立嗣的名义,宣布立同治的堂弟载湉,即光绪帝继位,自己继续垂帘听政。

慈禧如此任性的原因是自从1861年她诛杀肃顺等以来,历经14年时间,权势极为巩固,朝野上下没人敢提反对意见,老太后霸气。

但是在5年后的1879年,违背祖制的慈禧却遇到了大麻烦。有个叫吴可读的六品小官,在参加了同治棺椁安葬仪式之后,触景生情,他不满慈禧违背祖制选立光绪,采用了“死谏”的方式反对慈禧垂帘听政,要为同治帝争大统。

他在自杀进行“死谏”前写了份1000多字的奏折。文中谈到清代历朝皇位传继的规定,希望两宫皇太后不要破坏祖宗及朝廷的法规,并强烈要求为同治皇帝立嗣。

要说这个吴可读,也是槽点满身的一个人物。他虽然号称清流名士,早年间却喜欢逛窑子,沉迷其中乐不思蜀。

后来他当御史时,曾给同治帝上书要求惩治后台极硬的乌鲁木齐提督成禄,话说得有点狠:“请皇上先斩成禄之头悬之藁街以谢甘肃百姓,然后再斩臣之头悬之成氏之门以谢成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同治皇帝看到这段狠话被气哭了,他认为吴可读这是在欺负他年幼,故意出言顶撞,因此要杀他的头不可。

这事还是慈禧太后给压下来的,她认为杀言官是亡国之兆,不吉祥。

就是这样一位险些被同治砍头的官员,却在同治死后五年挺身而出,他怀揣遗折,在郊外寺庙中上吊,这一事件引发了一场朝野风暴。

慈禧扶持光绪继位的用心昭然若揭,但没人敢说破,只有这个小官挺身而出,说出了大家没敢说出口的真相,此举让慈禧备受质疑,甚至连统治地位都遭到了威胁。

说实话这事要放到现在挺让人不理解的。简单来说光绪能当上皇帝是因为被过继给了咸丰当儿子,他相当于绕过同治直接立嗣,但不属于继承大统,从同治那里继承皇位才属于正统,而同治帝后续无人,大统没人继承,就这么点事,古人就得以死明志。

大臣们对吴可读事件多数以沉默应对。如果顺着慈禧说,太对不起自己良心,如果按照事实说,肯定惹祸上身。刑部尚书翁同龢倒是有心替慈禧开脱,说来说去却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关键时刻张之洞挺身而出,呈上救急奏折。先说立光绪“合乎天下臣民之心”“皇上所深愿”,给慈禧的举动披上合法外衣。然后大笔一挥,说慈禧太后本来就等着光绪成年后生下皇子,然后把继承皇位的皇子过继给同治帝做儿子,这样就属于既立嗣又立统,而且还不违背康熙不预立太子的国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弯弯绕一大堆,说来说去还是肉烂在锅里,其终极目的只是为慈禧开脱而已。

张之洞此举得到了慈禧极大的赞赏,慈禧认为此人对自己高度忠心,又能将难题轻易化解,因此大力提拔他,张之洞得以跻身晚清四大重臣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