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忠诚的革命战士左权为掩护战友,不幸牺牲,留下家中老母和2岁幼女。挥师湖南时,朱德下令:“所有部队绕道看望左权母亲!”

女儿左太北42岁时收到左权的绝笔信,信中内容令人意外,但左太北说:“我理解他,他是对的。”

信中写了什么?左权母亲如何看待儿子的牺牲?

一、左权母亲

1942年5月25日,日军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当机立断,命令道:“你们快走,我负责断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权的坚守保护了队伍,但他自己却不幸牺牲,倒在37岁这一年。

当时左权家中还有一位老母。左权牺牲后,一方面是忙着打仗没时间,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让老人家受刺激,所以没人把这个噩耗告诉左权的母亲。

直到1949年夏,解放军挥师湖南,朱总司令命令道:“湖南醴陵是左权同志的故乡,他家中有个老母亲,所有入湘的部队,都要绕道去醴陵看望一下左权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权的牺牲是党的损失,也是党的一道痛,解放军同志叩开左母的门后,看着面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个等了儿子17年的老人,不禁红了眼。他们轻轻拉着老人的手,哽咽道:“左权同志没有回来,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此时,左权的母亲才知道儿子已经牺牲7年了,最痛不过“白发人送黑发人”,但英雄的母亲同样充满英雄气概。对于儿子的牺牲,左母叹道:“吾儿为国而死,死得其所!”

在给母亲的信中,左权说道:“我们过去吃过草,以后还打算继续吃草!”他的革命信仰始终如一的坚定。

所以,左母是懂儿子的,即使心痛担忧,但依然支持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等儿子就是老人家的执念,知道等不回来了,左母撑的一口气也散了,半年后就病逝了。

另外一个伤心人就是左权的女儿——左太北,父亲牺牲时她才两岁。

左太北一直知道父亲是个英雄,她仰望父亲,敬佩父亲,但真正“认识”父亲,却是在她42岁的时候。

二、“迟到”的家书

和妻女分离后,左权一直抽空给她们写家书,他牺牲后,妻子刘志兰一直珍藏着这些家书,连女儿都没告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82年,刘志兰才把当年的11封家书寄给左太北,这些家书的日期从1940年8月到1942年5月,从送走女儿写到左权牺牲,那时寄封信要很长时间,真称得上是“家书抵万金”。

刘志兰对左太北说:“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传家宝的话,那就是你父亲留下的这些家书了。”

左太北从来不知道家书的存在,翻开这一封封信件,她看得心里又酸又胀。

在这些信中,左权对左太北有很多爱称,比如“小家伙”、“小天使”、“小宝贝”等等,充满父亲对女儿的慈爱。每封信,左权都会问到他的“小天使”,这样的爱跨越40多年,依旧熨烫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刻,左太北心中那个叫做“父爱”的缺口似乎补上了,而且感觉那份爱满得要溢出来。左太北泪流满面地说:“爸爸原来这么爱我。”

作为一名军人,“铁骨铮铮”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曾经左太北也是这样看待父亲的,但这一封封家书让她仿佛触碰到一个柔软的父亲,一个更加有血有肉的父亲。

在家庭中,左权是个细心体贴的好男人,天热了,他会给小太北寄回热天的小衣服,天冷了,他会托人给小太北做毛衣毛裤送回去,一个男人都变得唠叨起来。

虽然不能陪在小太北身边,但是左权一直在用心做好父亲这个角色。不过他也曾要求“放弃”女儿。

三、他放弃,我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把妻女送回延安后方,一方面是为了她们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刘志兰要继续学习。

部队里的同志劝左权:“你把刘志兰接回来吧,你们现在这样多麻烦。”

但是左权说:“不麻烦,这对她们母女俩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志兰的学习重要,我不能因为太思念她就耽误她的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向上进步才是应有的态度,我可不能拖她后腿。”

最后一封给刘志兰的信中,左权写道:“虽然我非常爱太北,但还是希望你以自己为重,如果情况有变,太北的问题你可以自己做主,不用考虑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封信写完的第3天,左权壮烈牺牲,家书变绝笔。

信中这些话似乎有“抛弃”小太北的意思,但42岁的左太北看着这封信,心中却是满满的理解与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太北说:“一直以来,父亲都对我很体贴,我的大事小事他都很上心,生点小病他都要写好几封信询问,这封信中,父亲交代母亲,必要时可以放弃我。其实这并不影响父亲对我的爱,说出这句话,他比谁都难过,但这是必须的选择,当时赶走侵华日军才是最重要的,国家面前,个人生死是小事,父亲这是以大局为重,他是个信念感很强的人,我理解他,也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