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舱外》2024年9月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舱外

尊重 发掘 培养

《舱外》杂志创刊于2022年4月,由“高校科幻”平台创办,是专门面向高校科幻创作者服务的一本刊物。《舱外》寓意着不断前行,去探索去寻找去想象。刊物定位为发掘、培养新人,帮助新人走在科幻创作的道路上,为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每期杂志经过投稿、选送与编排,将为读者们带来故事、评论、圆桌会记录等不同形式的文本,展现科幻创作、评论与交流的不同面,并通过“高校科幻”公众号发布每期《舱外》的精彩内容。欢迎搭乘《舱外》,共同寻找漫长星际旅途中的思想光源。

SHORT STORY

宋钕帆科幻小小说专辑

烧毁蒙娜丽莎

■ 作者 / 宋钕帆

馆长咬咬牙,对举着火把的人说:“烧吧。”

蒙娜丽莎画像被取下来,丢进火堆里烧掉。几百年历史的名画终于走到了终点。一同被烧毁的,还有许多知名艺术品:清明上河图、日出印象、星空......而断臂维纳斯,则与胜利女神像、大卫石雕一起,被运到碎石机里打成粉末。

接世界政府指令:全世界所有绘画雕像,务必在72小时内销毁。各国政府紧急展开大排查,将搜毁队送进山洞里,一找到远古壁画,就马上涂黑。

人们终究料到了这一天。在两年前,“信息蒸发”现象开始蔓延,人们翻开书本或文件,会突然发现某一段话、某几个字莫名其妙消失了,只留下一片片空白。这种蒸发是完全随机的,有时只是普通文件,有时则是重要的机密资料;到后来,蒸发对象扩大到所有含文字的东西。在一处高速公路,路牌上的字消失无踪,引发了一大串车祸;某银行里储存的纸币,面值数字突然蒸发,导致金融市场混乱。

全世界的秩序因此被打乱,每个人都很担心,自己的信息会突然蒸发掉,因此纷纷将信息转存进电子设备里,还备份了许多件。然而,信息挤兑造成的恐慌更加剧了蒸发现象,每天消失的文字数以亿计。但最受影响的是科研,当曲率引擎即将成功时,一大片重要的研究资料蒸发掉了,导致该计划流产。

当人类深陷蒸发恐慌时,一名地外文明的使者忽然降临,他说自己有办法解决信息蒸发问题,但代价很残酷。人类进一步追问代价是什么,他就拿出一部早已停产的手机。

这部手机内存只有128G,被大量冗余文件挤爆了。他问人类:“如果手机内存空间不够了,你们会做什么?”

“当然是清扫垃圾。”

“很好。但你会发现,新的信息和文件还是会不断产生,这时,常人肯定会选择性删掉一些不太重要的文件。然而,即使删了文件,内存空间还是不够,这时就会开始删掉APP,手机的部分功能也就缺失了。”

“所以,您的意思是?”

“宇宙的总信息容量是10的128次方TB,但很遗憾,现在空间满了。不过,宇宙是没有意识的,它并不会区分哪些信息是有用的,所以,在总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宇宙中新生成多少信息,就有多少旧信息要随机消失。”

人类官员刚要说什么,忽然官员凭空消失了。剩下的人一阵惊呼,但没过多久,新闻画面中出现一个巨洞,原来阿尔卑斯山消失了,连带着它下面的地层也无影无踪。

“我忘了说,宇宙的信息,不仅指人类制造的信息,大到银河万物,小到每一个电子的自旋状态,都是信息,而且是自然信息。此外,三维空间膜的褶皱和弯曲,也是信息。宇宙越是膨胀,粒子的分布状态、空间膜的几何形状就越复杂,产生的自然信息就越多,留给文明的信息空间就越少。照这个膨胀速度,再过100亿年,可容纳的人造信息将缩水一半;1000亿年后,缩为十分之一。宇宙越大,知识就越匮乏。”

人类领会了他的意思。为了保护重要信息,他们被迫与其他文明一起,加入了“大清理运动”。人类在全球各地建造了巨大的屏幕,用于将信息使用集约化。比如,学校主动将几千本学生字典销毁了,需要查阅字典时,就在校内的屏幕上输入词汇,而大部分时候,砖头大的字典是用不着的。

为免信息占用过多,一些地区出台规定:凡历史超过五年的网页和纸质文件,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再留存。消息一公布,人们疯狂扒存老论坛、旧链接的信息,反而使信息冗余量暴增三倍。无奈,最后发生了以下新闻:某地服务器因自然灾害或恐怖袭击,“意外被毁”了。

在生死存亡面前,大量部门被裁撤,无用的支出、审批被取消,每天都能看见路边的火堆在焚烧几十摞文件,而私人wifi热点全部失效,需要联网时,必须跑到每500米一站的“公共联网台”,且单日信息发送量不能超过2M。

即使如此,每天仍有大量信息被自然蒸发。到后来,手机出现了“亮屏时长限额”,全球在同一时刻亮屏的手机不能超过5亿部,否则会有一部手机上的文字突然消失。由于实际手机数量远超5亿,只能先由一批人亮屏使用,再换另一批人,弹性利用限额。

地外文明的代表又找上人类,说信息量还在暴增,人类销毁得远远不够。但现在,人类已没有可供销毁的冗余信息了,就连每天的说话量都要配给,全世界只剩一种通用语言,该语言只有几百个词汇。

为了留存科技资料,人类只好将矛头对准“不那么重要”的艺术作品,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蒙娜丽莎刚被烧毁,使者就拿着一个奇怪的袋子降临了,他把灰烬全收集起来装进去。

“总有一天,它们会有机会复原的。”

“何时?”馆长问。

“只要宇宙还在膨胀,自然信息就会增多,文明的信息就被迫缩减。到时,全宇宙每个文明都不得不牺牲掉更多的书籍和文化,直到宇宙收缩的技术被发明出来。然而,想要保存足够多的文化和艺术,宇宙就必须足够小,这又会让生存空间变得紧张。在知识和空间中,只能二选一。”

馆长叹了口气。其实,他们已足够幸运,在宇宙体积尚小时,文明就诞生了。倘若宇宙再大一些才诞生文明,凭借那小得可怜的剩余信息量,文明连远古时代都走不出去,更不用说进行收缩自救。宇宙将不断膨胀下去,直到文明越来越笨,剩下一片虚无。

原文刊载于

《舱外》2024年9月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钕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一在读

曾获第六届“星火杯”优秀奖

比起看病更适合写文

《舱外》动态 | LATEST NEWS

■ 创刊·征稿

■ 《舱外》2022年7月刊(总第1期)

■ 《舱外》2022年12月刊(总第2期)

■ 《舱外》2023年4月刊(总第3期)

《舱外》2023年7月刊(总第4期)

《舱外》2024年9月刊(总第5期)

封面人物访谈录:

宋钕帆科幻小小说专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