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广德市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文荟萃,自建制以来已有一千八百余年历史,如今的广德,已经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综合经济百强县,正在打造长三角康养名城。讲好广德故事、丰富广德文化,为广德文旅增添底蕴。

近日,有网友发来一张图片(见图一),在无量溪看到一块“山高水阔筑梦郎川,与您携手并进”的宣传牌子,并告诉我说,这宣传语中“郎川”二字,令人费解。笔者就此给大家略释“桐汭”“桐川”“郎川”涵义之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一:无量溪边宣传语)

一、桐汭

“桐汭”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这里的“桐汭”指桐汭河,它是广德人的母亲河,也是广德第一大河流,由桐河、汭水两河在杨滩镇莫村村汇合成干流,即桐汭河,是水阳江最大支流,也属于长江二级支流。

建安八年(203年),吕蒙“领广德长”,广德始建县制。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广德军,仅领一县广德县,元明清广德州(路、军)领广德、建平二县。自春秋以来至今,广德古称桐汭,“桐汭”一般指狭义的广德,即广德州(军)广德县

二、桐川

端拱元年(988年),广德县的西北桐乡、昭德、临湖、原通、妙泉五乡析出,置建平县(今郎溪县),治郎步街,隶广德军。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广德军为广德路,领广德、建平二县。洪武四年九月(1371年),置广德州,领广德、建平二县。清沿前制。民国元年(1912年)四月,改州为县,不领建平县

从前述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从988年到1912年,广德军、广德州均领广德、建平二县。广德境内的桐汭河与无量溪在郎溪境内合流称为郎川河。由此,在广德为郡府(军、州)时期,人们取桐汭河、郎川河两河首字“桐川”,借指广德军、广德州。由此可见,广德,古称桐川,一般指广义的广德,即广德州(军),包括广德、郎溪整个地区。

“桐川”在宋代广德军时期,史料中出现的较频繁,明清较少。值得一提的是,桐川虽然指广德州(军),它的涵义明显包括“郎川(郎溪)”,如建平县明代诗人宗训,在其作品《五瓠山人诗集》中,多次说自己是桐川人,而未见其说自己是建平人,相关史料亦载其为桐川人,故不能以此说他是广德县人。

所以,在用“桐川”古称代指广德县与广德州(军)时,古人还是慎重使用。如程端礼(1271—1345)的文集《畏斋集》里,收录了他任建平(郎溪)教谕时写的许多诗词,其中多次引用“桐汭”“桐川”二词时,严格地将二者涵义区分开了。

除此之外,桐川除了用于代指广德州(军)时,有的史料中,也用于代指桐乡、桐庐等县的别称。因此,我们在查阅文献时,要慎重甄别。

三、郎川

建平县端拱元年(988年)从广德军析出,治郎步镇。民国三年(1914年),建平县改名郎溪县。郎溪自建县以来,别称郎川。以“郎川”代称建平,取意郎溪人母亲河郎川河畔的“郎步镇”,而非郎川河。明嘉靖《建平县志》(卷一·舆地志)有载:“邑名,县以建平名者,昉(开始)宋端拱元年,仍其名,国朝因其地广德之郎步镇,又名郎川。”那广德郎步镇又是怎么得名呢,又曰:“凡舟可縻上下者曰步,郎居民之姓也。”即郎步古镇上通下达,郎氏著多,故名。可见,建平以郎步镇别称郎川的称谓由来已久。

由此可见,郎溪古称郎川,是因广德的郎步镇古称“郎川”,而析出建平县后再沿用旧名,我们不能望文生义,自认为“郎溪古称郎川”,是因郎溪境内郎川河而得名。郎溪在没有从广德析出建平县之前,广德的郎步镇就叫郎川了,当然,郎步街又称郎川,是不是取名郎川河,嘉靖《建平县志》没有记载“郎川”之名的来由,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二:嘉靖《建平县志》书影)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现代人引用“桐汭”“桐川”“郎川”时,要明白它们的基本涵义。简单地说,“桐汭”指广德县(今广德市);“桐川”指泛指广德州(军),包括广德、郎溪地域,可用于狭义的广德代称;“郎川”指郎溪,三者涵义分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三:广德桐汭街道)

作者:徐厚冰,网络图片,侵权立删,谢谢!

更多关于广德地方文史,敬请搜索并关注“文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