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六安市抢抓《大别山(安徽)红绿交融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23—2027年)》出台机遇,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突出大别山红绿交融、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四大文化旅游片区,推进交旅、农旅、水旅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大别山红绿交融文化旅游圈。据数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全市共接待游客49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5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20.04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头示范

打造红绿交融“新场景”

发挥金寨县、霍山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作用,推动南部山区从山地观光向红色文化深度体验、山地避暑休闲、康体养生度假、研学旅行等复合型旅游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资源保护示范。在全省率先立法出台《六安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整合各类资金1亿元,实施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布展等70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我市被列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建成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条,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9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旅游发展示范。探索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有效路径,打造“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夏爽来六安 乐享大别山”“跟着赛事游六安”等文旅品牌,推进“1+N”大别山风景道体系,将大别山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绿色”旅游景点串线连片,金寨红岭公路入选全国第一批交旅融合典型案例、全省唯一,大别山风景道(霍山段)等3条风景道被评为省级旅游风景道,万佛山等6地获评省级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

业态场景创新示范。创新发展漂流、溪降、滑雪、温泉、低空飞行等新业态。舒城大龙潭等9条漂流夏季常驻热搜榜,全国第四个、安徽首个大别山溪降项目成为游客打卡地,全市亲水项目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建成迎驾汉驰通用航空飞行营地等3个低空飞行文旅项目,开启空中俯瞰大别山美景的旅游休闲新方式。大型抗战实景剧《大别山传奇》场场爆满,红色演艺戏剧《立夏》入选全国文化元宇宙特色案例、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旅融合

发展岭上旅游“新业态”

以中部江淮分水岭山、水、林、茶、田、村等为基本元素,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全域乡村旅游,让农民过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园变景区。推进脆桃、蓝莓、葡萄等水果种植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把果园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江淮果岭 十里果乡”采摘季等农旅品牌活动反响热烈,狮子岗乡万亩桃花仙谷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飘香果岭 画卷平岗”探春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田园变景区。依托农业示范区、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优质生态和乡村资源,打造集观光旅游、民宿休闲、现代农业科普、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南山南·梦享村涵盖传统工艺、乡创、民宿、教育培训等产业,为乡村旅游带来全新消费体验。林水寨景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报道。

茶园变景区。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遗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依托79.74万亩茶园、31个茶叶特色小镇、2个中国最美茶园等资源,开发茶研学、茶俗体验等茶旅融合产品,提升打造大湾村、六安西茶谷主题公园、九一六茶园、凡冲茶海等茶旅融合景区(点)10余个,推出茶旅精品线路52条。九十里山水画廊寻茶之旅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获评“安徽省十大最美茶旅线路”2条。

丰富内涵

提升城市休闲“新体验”

推动文化和旅游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形成集文化、美食、休闲等为一体的中心城区文化旅游发展片区。

赓续文脉。梳理六安历史文化脉络,打造以六安汉代王陵、皋陶墓、文庙等为重点的文化地标,推出“探秘汉代王陵墓地主题研学游”等特色历史文化研学游。文翁研学旅游小镇等9家单位入选“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推出研学旅游惠民政策55条,打造研学旅游精品线路90余条,精心设计研学旅游课程50余项,今年暑期全市研学游客占比超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活水脉。依托淠史杭灌区、河流水系,先后创建淠河水利风景区等10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横排头景区入选水利部“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建成赓续公园、淠河右岸农文旅综合示范园等项目。弘扬淠史杭精神,“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入选全国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构建商圈。开展文化旅游商务领域消费提升行动,实施23项促消费举措。组织参加“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推出75条优惠措施。发放文旅消费券526.77万元,直接带动消费9600万元。开展六安金秋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活动。推动商业综合体和街区转型升级,建成运营六安文庙、皋街、万达、山水奥莱等一批人气旺盛的商文旅融合特色街区。

挖掘特色

塑造淮河水乡“新品牌”

以北片淮河水乡、田园、湿地为基底,以生态农业为引擎,推动旅游与水利、工业、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淮河文化体验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俗非遗焕新。完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现有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市级非遗项目68项,建设省、市级非遗传习基地27个,非遗展示馆12个。推出互动式、沉浸式非遗研学游路线12条,临淮岗淮河文化园、九仙尊石斛文博园、霍山迎驾酒文化博物馆等非遗类景区(点)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业旅游出圈。挖掘铁矿、酒水等文化内涵,发展金日晟矿业、六钢集团、临水酒业等特色工业旅游项目,建成“红色熔炉”展馆、智能矿山展示中心等特色体验场景,推出绿色矿山游精品工业旅游线路。

特产美食火爆。包装策划霍邱柳编、临淮泥塑、临水酒等产品及衍生品,开发系列旅游商品,城西湖万亩荷花基地被评为安徽省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深入挖掘整合特色美食资源,推出“不得不吃”系列美食,霍邱美食“法式鹅肝”引网民热议,相关话题全网浏览量达4.2亿人次,进一步扩大全市美食旅游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