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山顶看城市

文/邓万发

登上山顶

看山下远方的城市

忽然觉得城市渺小

发现城市裸睡在荒野

高楼耸立。远看似一座座山

近看很高大很有气势

却怎么也不像山

它没有一点山的感觉

树林不森,溪流不潺

寥寥无几的鸟鸣镇不住喧嚣

楼群与楼群之间

有路你也走不通,被闸断

不像山与山之间,不设卡

只要有路便可走

你若敢披荆斩棘,更有路

在山里久呆,气聚神凝

你会有远离城市的想法

难怪佛也好道也好

都在深山老林

2024年2月11日

赏析

参禅悟道,修心养性,也讲究个出世入世。诗人以登山的出世之心,用入世之眼看凡尘俗世,不免心生颇多感慨。山野和城市,在某个层面来说是对立的,而城市化的进程,将周围的环境不断改变,宁静不在,喧嚣不止。诗人出走山中,在登上山顶的那刻,仿佛上帝附身,以上帝视角解剖人间,越觉得山中才是真正的归宿,城市才是真正的荒野,这样深刻的结论,是通过对比得出的。

诗人运用对比、夸张、比喻及发散性思维,层层剖析,最终得出归隐山林的想法,可谓有理有据。但人类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无法彻底与俗世断舍离的。归隐可以当作是现代人对宁静美好的向往,偶一为之,更具现实意义。下面,就诗人的所见所得所思,来感受这首诗。

第一节,诗人登上山顶,心态完全改变,城市变得渺小,城市身在荒野。身处位置的变化,视角会变,看问题也会变。此时,诗人的格局完全打开,身处城市久了,总认为城市多么宏伟壮观,一旦登上高峰,才发现,城市只不过是弹丸之地,只不过是群山间一角。诗人用“城市裸睡在荒野”这样的比拟,既准确,又形象生动,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第二节,诗人大篇幅谈了从高处看城市和日常近距离看城市的对比,城市的缺点逐步被放大,对城市的认识也越来越接近真相。所以,远距离看城市是旁观者清,近距离看城市是当局者迷。诗歌采用对比述说的行为结构,有种真理越辩越明的体验。接下来,具体看看诗人是如何发挥想象力来比较的。

城市高楼,远看像山,近看高大气派,终归没有山之感。视角转换,远近对比,即使形似,本质却无法改变。“树林不森,溪流不潺/寥寥无几的鸟鸣镇不住喧嚣”,这就是城市的本质,没有山林的茂密,没有山泉的潺潺,没有鸟鸣山更幽的境界。说得实些,城市就像钢铁牢笼般,将人们的生活固定了。接着,通过城市道路和山路进行对比,诗人有了新的想象力。城市之路,有的被闸断,有的走不通,有的被设卡,从字面来看,造成了一种束缚和憋屈感,没有自由可言,而山路,虽然崎岖,见路即走,如果有开创精神,无处不成路。而在城市,流行一句话叫,见路不走,值得深思。

这一节,诗人通过大幅度对比、想象、思辨,将城市和山野的本来面目摆在读者眼前,仿佛在为读者的选择提供理由。语言贴近现实,揭露事实真相,对人们认识城市,有了新的判断依据。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良苦用心,但是逃离城市,何其容易?

末节,山中的出世之感,令诗人心旷神怡,顿生远离城市的想法,便突发奇想,佛道中人藏在深山老林的深意。据此,也让读者有种流连忘返的心灵感受。诗人以出世之心,写了这首入世之诗,更多的是为了追求自由宁静,让精神有一个歇息之所。之或许是久居城市之人的共同追求,能够引起同类的共鸣。

这首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让人们感受身心清静方为道的哲学。在山顶看万物,才能看清全貌,因此,无论面对何种情境,应该提升维度来思考,就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也更接近真实情况。所以,从深层来看,这首诗的教育意义是非一般的,值得思考的。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作者: 邓万发,从军15年,少校军衔,曾在中山市政府部门工作,后创办企业经商。热爱诗歌。

格命草主编出版诗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