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帝位几千年以来都是世袭制,并且大多数都是传给嫡长子,传给其他儿子的少之又少,不传给儿子的更是罕见。可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有儿子的情况下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这又是为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多方面考虑,究竟是什么原因会使赵匡胤做出这种决定,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当时的继位规则,二是赵光义的势力,三是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

继位规则

从五代到北宋建立的这段时期,中国处于一个非常混乱的政权迭代时期,乱世没有规则可言,势力就是规则,谁的枪杆子硬谁就说了算。因此乱世之中的皇帝,就是一个军阀的代言人,随时都有可能被拉下去。那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又会出现怎样的规则呢?

因为武将反叛发生过于频繁,坐上皇位的人自然就会开始想办法,因此出现了兵将分离的制度,这样一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反叛难度直线上升。后来宋朝的重文抑武也正是由此而来,不过这都是后话了。所以,在北宋刚刚建立的时候,政权其实是非常的不稳固的,众多武将随时都想着再来一次迭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四面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别说把赵匡胤未成年的儿子拉上去了,就是一个手腕不够硬的成年人坐上皇位都很危险。赵光义作为他的弟弟,征战多年,起码比他自己的儿子精明得多。那么,是让自己的儿子被乱军杀死,还是让赵姓继续千秋万代,赵匡胤怎么选也就是很显然的了。

赵光义的势力

上节我们说了,赵匡胤自己的儿子是绝对稳固不了江山的,那么,作为接班人的赵光义自己又有怎样的实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光义在北宋建立之时,是开封府尹加晋王。这样的高位,自然也就培植了自己的一大批势力,控制了开封府。赵匡胤对于武将培植势力一直都是十分反感的,但是这是他的亲弟弟,自然也不需防范。所以,赵光义成为了当时唯一的可以正大光明招揽勇士,结交禁军的人。

一般的武将敢于招揽勇士培植势力,赵匡胤一定会杀掉以绝后患,但是到了赵光义这里,赵匡胤却会喜笑颜开,毕竟当时在他心里这就是接班人,自然势力越强大越好。

因为培植了一批自己的亲信,赵光义上位后,把关键位置换换人,禁军将领换一换,统治自然变得稳固多了。而一些地摊文学说的“烛影斧声”自然不可信,赵光义没有任何理由杀害兄长夺取江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位合法性

直到如今,对于赵光义继位的问题依旧有很多人在讨论,对于他继位的职责无非是说:一缺乏遗诏;二太后想召德芳继位;三太祖没有迹象表明想传位于赵光义。

首先第一点很明确,太祖根本没有机会留下遗诏,因为史书记载太祖是属于突发疾病的驾崩,这种毫无预兆的情况怎么可能有遗诏。而第二点和第三点就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来详细分析了。

首先太后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绝对代表不了高祖自己的想法,高祖自己肯定是要考虑更多方面的情况,进而稳固自己的江山,若为了一时之利,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经过多年的培植,赵光义的势力早已经盘根错节,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撼动的,若高祖不是有心将其立为接班人,又为何纵容其扩大势力,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唯一的解释就是赵光义早已经是隐储,所以高祖并不担心其势力扩张,反而乐于看到这样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祖去世时,赵光义位列宰相之上,不论从哪方面考虑,他都是毫无疑问的接班人,就算几个儿子联合反叛都撼动不了。再加上赵匡胤丝毫没有培养自己儿子的迹象,所以,谁将会成为新皇帝,这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结语

北宋正是因为高祖的顾全大局,才稳固了宋朝几百年的江山,正所谓不为一时之利迷惑,这样的气度与格局,自然可以做到结束百年战乱,完成统一和平。唐宗宋祖,千古一帝,虽然赵光义后来的一些行为不那么正确,但是,这依旧是对于一个王朝的稳固所采取的最佳方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古留名之人必有其超凡之处。高祖也许预想到了一切的结果,但是为了江山,他还是会那么做。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才会让我们后世看到了一个百年的王朝,才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