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锦

众所周知,宋朝的开国是不流血的开国,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完成了改朝换代的壮举。而自此以后,自唐中期藩镇割据、武人专权的格局也被打破,宋代统治者吸取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严格限制武人专权,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枢密院和中书门下的职责就可见一斑。

那么枢密院中书门下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起源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里面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宋代,中书门下掌握全国政务,又被称为政事堂。枢密院也起源于唐代,到了宋时成为全国最高的军事机关,两个机构合称为“二府”。

中书门下是文官,里面担任要职的官员一般会冠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平章事”,加冠此类头衔的都属于正宰相;还有一类官员的官职前面冠以“参知政事”头衔,冠有这个头衔的官员是副宰相。此类头衔一般都加冠在尚书左右仆射、门下侍郎、中书侍郎等官员身上,所以有的称呼为“尚书仆射同平章事”,有的称为“中书/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都是代表了正宰相的意思。

而到了宋神宗年间,宋朝的官制发生了变化,朝廷以尚书左右仆射为正宰相和副宰相,左仆射加门下侍郎为正,右仆射加中书侍郎为副。这里面就大有文章,原本左仆射门下侍郎是正宰相,理应权势更大,但宋代的统治者为了让正副宰相互相牵制,于是让管理议政和出令的中书侍郎担任副宰相,这就让二者相互牵制,实现了权利的制衡。

后来还又出现了“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的头衔,这也是宰相的称呼,但大多为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枢密院

枢密院开始作为皇帝的机要秘书,由宦官担任,自五代始不再由宦官担任,加上五代十国时期列国纷争,战火不断,枢密院已经逐渐成为最高军事权力机关。枢密院设立的意图也有将地方军权收归中央的意思,同时也是为了防范宰相的权力过大。

枢密院掌管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其级别略低于正宰相,但统治者为了削弱中书门下的权力,特意在办理军事事务时只与枢密院商议,这就将中书门下排除在外。

本来二府有地位顺序之分,但统治者的刻意拉拢,让原本处在上位的中书门下变得地位尴尬,此后二府之间的权力纷争不断,引发了许多的矛盾冲突,造成了极大地内耗,严重影响了中央权力机关的运行,这也是为什么宋代中央权力机关办事效率低下的原因,后来宋代的冗官问题也于此有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