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跟风购买国际大牌护肤品相比,我现在更喜欢研究成分”,90后消费者王梦妮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这两年,她和身边的朋友在选购护肤品时会仔细查看核心成分与含量,看到不懂的成分还会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学习,“既长知识,又能确保产品是否具有宣称的效果,用起来也更放心。”

王梦妮的消费心得并不是个例,记者在社交媒体搜索发现,“成分护肤”“功效性护肤品成分解析”等话题分享与笔记数量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热度。随着消费者的护肤观念从“基础保养”向“精准功效”转变,一批以科研和原料研发起家的本土科技生物企业和护肤品牌也迎来属于自己的“风口”,进入科技驱动的新纪元。

谁在抢滩千亿级市场

在众多颇具热度的成分之中,重组胶原蛋白无疑是“风口浪尖”上的那一个,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最近在给妈妈挑选护肤品的王梦妮就迷上它,把它作为选购产品的“标配”成分,“皮肤衰老的过程就是胶原蛋白流失的过程,想要抗老紧致,重组胶原蛋白是明星成分。”王梦妮告诉记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与传统动物来源的胶原蛋白相比,重组胶原蛋白在生物活性、水溶性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在抗衰和肌肤修复方面拥有良好效果。凭借这些优势,重组胶原蛋白成分逐步走入医疗、美容护肤等领域,并成为继透明质酸之后,下一个风靡护肤品行业的“国货原料之光”。

重组胶原蛋白概念火热,专注终端产品的企业亦竞相入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终端产品市场规模为185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1083亿元,市场渗透率将从2022年的46.6%增至2027年的62.3%。其中,应用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达到645亿元,成为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应用中占比最大的品类。

在终端需求规模增长潜能不断释放的背景下,重组胶原蛋白的产能情况又是如何?智研咨询发布报告指出,随着近年来我国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及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产量及需求量快速增长。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产量为7.2吨,到2022年产量增长至150.8吨。相应在需求端,同样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

当重组胶原蛋白在供需两端都面临巨大发展潜力的背景下,一些在原料端与护肤产品终端同时占据优势的“科技大厂”,自然而然引来了市场的关注。其中,以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生物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公司华熙生物,就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原料端和产品端双向、互补发力,凭借科研 “硬实力”不断推新,一经入局就引来了市场较高的关注和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华熙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原料端和产品端双向、互补发力,凭借科研 “硬实力”不断推新。

赋能全产业链,多产品相继落地

曾有市场观点质疑,华熙生物作为透明质酸产业的龙头企业,入局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时间较晚,面对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后入局者”难免会有失先机。

但也有观点认为,当前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竞争格局尚未稳定。作为以合成生物技术为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华熙生物的入局将为市场带来新活力。

蛋壳研究院认为,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重组胶原蛋白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通过设计和构建高效且特异的表达载体,精准调控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多种表达系统的优势,大幅提升了重组胶原蛋白的产量和纯度。这些进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拓宽了重组胶原蛋白的应用前景。而华熙生物以合成生物科技为驱动的“底层基因”就成为公司入局追赶的核心动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经梳理了解,华熙生物入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也非“一蹴而就”。近年来,华熙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以科研为抓手深耕布局,早已刷足了“存在感”。

早在2022年4月,华熙生物就以2.33亿元收购北京益而康生物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正式进军胶原蛋白产业领域;同年8月,公司发布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肽)三款产品,针对性满足医疗、食品、再生医学等不同领域需求。

2023年,借助合成生物技术平台,华熙生物成功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重组胶原蛋白,拓展拥有多元化生物材料的产品矩阵,并推出四款重组Ⅲ 型胶原蛋白原料新产品,从供应端对重组胶原蛋白原料进行了矩阵升级。据华熙生物相关披露,目前华熙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产能已达到吨级规模。

原料端的突破也在不断赋能华熙生物旗下医疗终端业务和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让公司实现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

2024年1月,华熙生物重组胶原蛋白创面敷料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月,旗下品牌润百颜布局胶原蛋白领域,推出胶原蛋白产品紧致充盈次抛(“元气弹”次抛),完成了抗老核心产品线的战略布局;9月,华熙生物旗下核心功能性护肤品牌润百颜和夸迪分别推出润百颜胶原“紧塑霜”与主打医用重组Ⅲ型胶原蛋白敷料的夸迪“红十字”医疗器械新品系列,聚焦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功能性护肤品产品矩阵逐渐清晰。此外,根据相关披露,华熙生物围绕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开发的喷剂、冻干粉等多款二类医疗器械终端产品,预计在未来1-2年内逐步取证上市;自主研发的三类医疗器械胶原蛋白终端产品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进入临床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润百颜胶原「紧塑霜」(华熙生物提供)

华熙生物在生物活性物产业化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尤其是透明质酸的生产规模和应用领域更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而在这一领域的既有优势,也将支持华熙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的赛道行稳致远。财通证券发布研报指出,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尚未进入存量竞争时代。《2024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白皮书》中也有相同的观点——近年来,从市场空间看,重组胶原蛋白已成为具有强成长性的赛道,未来有望复制透明质酸产业的发展路径,从供给端技术突破到需求端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实现良性循环,最终推动市场规模从百亿级跨越至千亿级。

高投入构筑技术壁垒,剑指“差异化”

重组胶原蛋白的生产依赖于生物工程技术,除了需要在时间纵轴上“厚积”,以“沉浸式入局”换市场空间之外,更需要企业对于“科技力”的精准把握。

近年来,华熙生物持续增加研发支出,构建技术壁垒,扩充合成生物版图。根据公司不久前发布的半年报,华熙生物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4%至2.01亿元,上年同期为1.87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比提升1.06%至7.13%。研发人员也由2023年上半年的813人增至867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提升至19.63%。

高投入的“加持”为华熙生物从基础研究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研发提供了支撑,也保障了其持续创新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今年6月华熙生物合成生物中试转化平台全面建成(华熙生物提供)

当下,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押注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又将如何发展?开源证券指出,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上出现更多的同类产品,差异化战略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技术储备、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以及面向消费者的差异化品牌建设等。

蛋壳研究院则认为,重组胶原蛋白与现有市场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竞争,相反,通过与其他材料或项目的联合,重组胶原蛋白的本质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放大。

针对上述行业判断,华熙生物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将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有效结合,实现“1+1>2”的成功案例——凭借对于透明质酸的深度研究,华熙生物重磅推出了独家科技应用“玻胶闪充”技术,选用分子量小于1000Da的透明质酸Hybloom™微真作为“向导”,携带胶原蛋白抵达皮肤深层。

通过“重组胶原蛋白+透明质酸Hybloom™微真”这一创造性的组合,以优质的原料和科学的促渗方法,华熙生物为重组胶原蛋白护肤带来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证明了透明质酸和重组胶原蛋白的新可能,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可以协同增效,实现“1+1>2”。

对于未来的布局和发展,华熙生物方面表示,在原料端,公司已实现从原料供应商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转型。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原料功效评价与配方应用技术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在终端,华熙生物将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的优势,以科技力打造好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效能的国货产品。

编辑 黄鑫宇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