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梵钟探古行—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访古五

五峰梵钟探古行—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访古五|记者王开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五峰梵钟探古行—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访古五|记者王开成

██记者 王开成 综合报道

安康城南望五峰,

幽奇高耸入苍穹。

报国寺隐山林间,

梵钟悠扬历史中。

金州八景名远扬,

明清风华映霞光。

民国烽火劫难至,

古迹灰飞烟茫茫。

京镐文人探古芳,

心怀敬仰步徜徉。

李正芳诗传千古,

续题八景韵更长。

神物遥传不记年,

字里行间透苍茫。

钟声穿越时空隧,

历史沉淀韵味强。

风送钟鸣越万壑,

回响遗落星河间。

月落千门晓烟散,

朦胧景色如画篇。

雷鼓声远鹤舞起,

丰山灵应龙眠安。

姑苏寒山夜曾记,

清音又伴到汉川。

诗人笔触细如丝,

想象力丰展宏篇。

自然景观融钟声

超凡脱俗意境延。

敬仰之情溢言表,

佛教文化韵无边。

探访古迹寻遗梦,

心中激荡涌波澜。

庙宇虽毁钟犹在,

闻鸣思昔感万千。

学者步履不停歇,

搜寻历史碎片间。

愿得古风再重现,

五峰梵钟响天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峰山,距离安康城区40公里,地处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大垛村境内。因幽奇高耸的山上,建有报国寺,钟声悠扬。明清时期,“五峰梵钟”被列为“金州八景”之一。

民国时期火灾,化为灰烬。

2024年国庆长假,记者随同北京市和西安市一群古典文学家朋友,走进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县河镇大垛村,探访明万历年兴安学正李正芳的《续题八景·五峰梵钟》描写的古迹美景。

李正芳的《续题八景·五峰梵钟》诗云:

神物遥传不记年,

数声风送自遐天。

星残万壑流遗响,

月落千门散晓烟。

雷鼓声远闻鹤舞,

丰山灵应起龙眠。

姑苏曾记寒山夜,

又伴清音到汉川

《续题八景·五峰梵钟》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兴安学正李正芳所作的一首描绘五峰山梵钟之景的诗歌。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梵钟之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的深深敬仰之情。

首句“神物遥传不记年”,诗人以“神物”形容梵钟,暗示其历史悠久,钟声悠远,仿佛穿越时空,不记年月。这种开篇即奠定了全诗神秘而古老的基调。

“数声风送自遐天”,诗人用“风送”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钟声如何在风的吹拂下,从遥远的天际传来,既写出了钟声的传播之广,又赋予了它一种随风而至的飘逸之感。

“星残万壑流遗响,月落千门散晓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钟声回荡在山谷之间的景象,星光渐隐,万壑之中回响着钟声的余韵;月落时分,千家万户的炊烟在晨光中飘散,与钟声交织成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

“雷鼓声远闻鹤舞,丰山灵应起龙眠。”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将钟声比作雷鼓之声,其声之远,竟能惊动起舞的仙鹤,唤醒沉睡中的龙山之灵。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钟声的震撼力,也赋予了山川万物以灵性。

“姑苏曾记寒山夜,又伴清音到汉川。”结尾两句,诗人由眼前的五峰梵钟联想到昔日的姑苏寒山寺的钟声,这种跨越地域的联想,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同时,“又伴清音到汉川”也表达了钟声似乎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能够伴随着清音,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触动人的心灵。

《续题八景·五峰梵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五峰山的梵钟之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历史记忆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宁静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深敬仰和感慨。

这次探访《续题八景·五峰梵钟》美景活动,不仅是一次品读描绘景色佳作活动,更是对古代文化的深刻回顾与致敬,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传承活动。

记者探访《续题八景·五峰梵钟》美景记事抒怀——

在那遥远的年代,神物之音,悠然传来,不记年岁,只随风舞,自那遐远的天际,轻轻飘落。

星辰零落,万壑间,流响着古老的遗韵,月已西沉,千门之上,晓烟袅袅,随风而散。

雷鼓之声,远远传来,伴着鹤舞,翩翩起落,丰山之巅,灵应显现,龙眠之中,似被唤醒。

曾记否,姑苏寒山之夜,那清冷的月色,那寂静的山林,如今,又伴清音,穿越时空,来到汉川之畔。

五峰之间,梵钟长鸣,如古老的歌谣,如神秘的咒语,引领我们,走进那遥远的时空,感受那古老而深邃的韵味。

啊,五峰梵钟,你的声音,穿越千年,仍然如此清晰,如此悠扬,引领我们,追寻那遥远的记忆与梦想。(记者王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