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直饱受倭寇之患,尤其是到了嘉靖年间,日本动乱加剧,明朝军队实力衰退,此消彼长之下,越来越多的日本浪人选择铤而走险,侵扰我国沿海百姓,甚至有很多本土恶人也加入其中,做了海盗。嘉靖皇帝虽然有意讨伐,奈何明朝军队已经不复当年之勇,面对颇为强悍的日本浪人,大多一触而溃,即便拥有数倍甚至几十倍的兵力优势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军与倭寇斗争剧照图

后来,嘉靖皇帝启用了胡宗宪、俞大猷等人,抗倭的形势得到了一定的扭转,偶尔能够取得一些局部胜利,再后来,胡宗宪发现了戚继光的才能,对其委以重任,明朝开始出现一支敢于与倭寇进行对抗的军队,但就整体形势而言,明军还是处于被倭寇追着打的局面,沿海百姓依然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直到嘉靖三十七年,戚继光在一次巡视的过程中,路过义乌,看到了当地人为了争夺矿场而进行了大规模的斗殴,被义乌子弟那种同仇敌忾、彪悍勇敢的精神所折服,于是在嘉靖三十八年向朝廷提交了一个名为《练乌伤兵议》的奏折,奏折的核心思想就一个:破而后立。他要求罢免所有的旧兵,重新开始操练全部由义乌人组成的新兵,虽然奏折的内容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鉴于戚继光此时已经小有名气,朝廷很快批复了他的这个大胆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戚继光历史剧照

于是,戚继光就在义乌挑选了4000名新兵,选择的标准就是著名的“四要”“四不要”,

“四要”即:

  • 要标准的农民,每天在田工作的
  • 黑大粗壮皮肉结实的
  • 要目光有神的人
  • 见了官府要有点害怕的人

“四不要”即:

  • 城里的人不要
  • 皮肤白的不要
  • 当过官的不要
  • 胆子太大或者太小的不要

这个“四要”“四不要”标准乍一看有点无厘头,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戚继光选兵的精明之处,他巧妙地把一些伶牙俐齿、偷奸耍滑、不能吃苦的人给筛掉了,留下了一些憨厚老实、服从管理又肯吃苦耐劳的人。这4000人基本算是他的个人武装,从管理到训练都是按照他一个人的想法来,因此他也成为继岳飞之后,又一个拥有以个人的姓氏命名的军队——戚家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戚继光操练新兵剧照

而戚继光也不负众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这支军队打造成了铁血军队,尤其是配备了针对倭寇的狼筅以及练习了“鸳鸯阵”之后,戚家军面对倭寇基本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简单举例如下:

  • 宁海之战,半小时杀敌数百人,戚家军无一人阵亡。
  • 新河之战,杀敌500人,戚家军阵亡3人。
  • 花街之战,杀敌308人,戚家军阵亡3人。
  • 上峰玲之战,杀敌300人,戚家军阵亡3人。

一句话,戚家军面对倭寇,不仅赢了而且赢得十分彻底。由于戚家军的强势表现,倭寇基本是闻之则逃,见之则溃,一举扭转了数万明军被击败倭寇撵着打的局面。事实上,在遇到义乌大规模械斗之前,戚继光已经为了兵源的问题苦恼了很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这次斗殴导致了戚家军的出现,也给倭寇敲响了丧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持狼筅准备出征的戚家军剧照

那么,为什么连明朝正规军都束手无策倭寇,到了戚家军这里反而变得不堪一击了,小编感觉,除了优质的兵源质量之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戚家军纪律严明
。这句话虽然听着很俗套,但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之前明朝的军队不是没有打过胜仗,但是每次想要乘胜追击的时候,倭寇就抛洒一些金银珠宝,明军就开始一哄而散,倭寇顺利逃脱,而戚家军这纪律严明,他们的眼里只有敌人,只要戚继光一声令下,抛洒金银这些手段根本不起任何作用。还比如说,之前的明军按人头领取赏钱,战场上都争着抢人头,戚家军则按作战单元分配赏钱,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戚继光为戚家军安排战术

其二,戚家军阵法玄妙。戚家军的阵法,最开始由谭伦传授,后经过戚继光演化与改进,实操性非常强,最主要的是所有的改进都是针对倭寇进行的,每一个战斗单位之间士兵相互协作,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面对这样的战斗队形,倭寇基本上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基本上一轮接触下来就歇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戚家军一个战斗单元(来自网络,侵删

其三,戚家军武器先进。戚家军的武器就是针对倭寇而研制的,最典型的就是狼筅的配备,这种武器虽然简陋,取材也方便,但是对付倭寇却是十分的有效。另外戚家军也十分注重火器的使用,作为远程攻击使用,盾牌也是由原来的笨重的铁的换成了藤的,可以说戚家军的所有武器,都做到了最佳化的改进,针对性时效性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