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 慧

相较商业片,纪录片在我国电影市场长期属于“小众”,历史题材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9月上映之初也不例外。但随后《里斯本丸沉没》凭借爆棚的口碑与媒体宣传实现逆袭,截至目前票房已超过4000万元,近万人打分的情况下评分9.6,成为9至10月电影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里斯本丸沉没》的故事,源自对一段80多年前的、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历史事件的探访和挖掘:“里斯本丸”号是二战时期的一艘日本货轮,于1942年10月1日运送1800余名英国战俘从香港开往日本的途中被美国潜艇击沉。面对沉船和日军封锁船舱的双重险境,数百名英国战俘葬身大海,而在中国舟山渔民的无私援助下,有300多人获救。

影片的重心,是对“里斯本丸”号上真实发生事件的还原,以及探访战俘后代、传递他们对战争中失去的亲人的回忆与思念。从题材、内容来看,这部作品的主要篇幅讲述的是外国人的故事,时间也较久远,看上去和当代中国观众既存在时间上、也存在心理上的距离。而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打动了中国观众,这固然有影片的策划、拍摄、剪辑等专业水平不俗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于影片的抗战背景,深刻而自然地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表现了人类在战争面前的受难和世界人民对亲情、友情、爱情一致的珍视。这种见微知著的宏大叙事是这部作品在创作角度上的独特之处。

在结构上,《里斯本丸沉没》有多个层次:首先,这部纪录片挖掘的具体历史史实中,包含了众多超越国别的情感和精神。该片以多个鲜活、具体的人和情感为抓手,凸显了战争的非理性和残酷性,并进一步反思战争给个人与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这种沉痛的倾听和思考超越国界,而指向战争本身,也呼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倡的“和平发展”思想。同时,事件中中国渔民出于最朴素的对生命的尊重与同情的行为,超越了国家和种族的界限,其所表现出来的无私精神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体现。

其次,这部纪录片也是一个中国人寻找真相和倾听世界的故事。影片以导演兼制片人方励的视角展开,作为一个具有地球物理专业背景的电影人,方励偶然从当地渔民处听说了附近有二战沉船以及救援的模糊故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技术寻找沉船位置,借助专业手段努力发掘历史真相,随后前往英国,探寻故事的结果。但只想简单采访的初衷,在与战俘家属、后人见面,听到战俘及其家人们情节各异却同样令人心碎的故事后被打破。在交流中,拍摄对象和拍摄者之间的倾诉与倾听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上升到人类在经历战争的残酷创伤后的慰藉和安抚。而日本货轮船长后人的发言以及美国潜艇机械师的道歉,则让整起事件更加立体而令人唏嘘:货轮被征用的平民船长、不知道货轮载满战俘的美国机械师,真实地展现了在残酷战争面前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是受害者的真相。加上中国救援渔民及其后代回望历史时表现出的纯粹、勇敢、善良,历史通过银幕得到了全方位的再现。而最后,作为故事线索串联者的方励在2019年时发起活动,让战俘后人来到东极岛沉船处,暌违82年同他们的父亲、祖辈告别和悼念,则更是有一种普世的人道主义精神闪耀。

《里斯本丸沉没》的拍摄历经8年,并不是能够简单复刻或模仿的作品,但是其中的文化、精神内核与传递它们的方法,则对讲好中国故事有借鉴意义。《里斯本丸沉没》能够实现“破圈”和口碑逆袭,其核心在于用中国人的求索眼光挖掘符合普世价值的历史真相,讲述带有人文情怀的真实故事,警示人们战争的残酷与悲哀,更让观众看到人性的光辉闪耀。随着《里斯本丸沉没》宣布代表中国内地报名竞逐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更多的中国故事也将加速走向世界。(作者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