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归德府天下闻名,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八大家七大户”的传说在这片土地上广泛流传,而其中清代“七大户”之首的陈家,更是有着一段传奇的历史。

陈家大院原是明末文豪侯方域的门婿、清初诗人陈宗石及其后人的府邸。陈家之祖陈宗石生于1644年,祖籍江苏宜兴,家学深厚。祖父陈于廷是明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父陈贞慧与冒辟疆、方以智、侯方域并称为“明末四公子”。陈家与侯家世家通好,陈贞慧之父与侯方域之父同为东林党人,陈贞慧与侯方域同为复社成员。1646年,侯方域和陈贞慧定下儿女之亲。

明末宜兴陈家家道中落,1656年陈贞慧去世。次年,14岁的陈宗石来到归德府侯家认亲,此时侯方域已去世3年。侯夫人常氏没有嫌弃落魄中的陈宗石,周济他与女儿完婚,并将侯府的东园作为陪嫁相送。自此,宜兴陈氏在商丘古城落根,陈宗石为一世祖。

陈宗石出身诗书门第,幼承家教,声名远播。后从国子监生出任山西黎城县丞,升授直隶安平、饶阳知县。江苏巡抚汤斌赞扬陈宗石为“上不负君,中不负身,下不负民”的“三不负”县令。

归德商丘的陈家既是官宦之家,又是财富大户。自明万历至清咸丰年间,陈家人才辈出,计出状元一人、进士四人、解元一人、举人多人等。自一世祖陈宗石落户商丘,陈氏历经360余年繁衍生息,现已传至12代。从二世“兄弟御史”起,陈家进入辉煌时期,被称为“一门五翰林,四代词馆家”。

现在的陈家大院为陈氏第八代陈忠泰的父亲陈文鉴经营多年置办的新宅,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现有建筑12个院落,196间房屋,距今已有180多年历史。

陈家大院以四合院为主,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规范。其建筑古色古香,显示了中原地区四合院的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价值。陈氏家族诗书传家,世代为官,为城内富户之首。

提起陈家,商丘古城人都知道“陈半语”。传说陈家富甲商丘,陈忠泰说话语焉不详,人送外号“陈半语”。陈忠泰的两个儿子陈志肃和陈海肃分家后,形成了现在陈家大院的两个东大门和两个北大门的格局。

陈氏家族和“桃花扇”素有渊源。陈宗石的岳父是桃花扇的主人侯方域,桃花扇后来成为陈家的传家宝。民国初年,桃花扇在北京露面,张伯驹见到了这把桃花扇。张伯驹是袁世凯的表侄,袁世凯又是陈家的外甥。袁世凯小时候曾在归德府陈家院居住。

陈家大院解放前成为陈忠泰的房子,建国后被收归国有。2014年10月,陈家大院开始修复并对外开放。

现在的陈家大院北侧为陈氏老宅,是当年的侯氏东院,也是陈宗石夫人侯氏大小姐作为陪嫁的最初的陈氏宅院。小隅首东二街路北的“陈氏老宅”,规模比南院还大,有陈家楼、烟雨楼、陈家花园、祠堂等。

历史上,陈氏老宅是一处三跨四进的四合院式建筑群。其中,烟雨楼是陈氏第七世陈实铭建的,名称来自侯方域的诗句,充满了对侯方域与李香君爱情的赞美和纪念之情。在烟雨楼前面左侧是陈氏宗祠,正门上悬挂着“天官第”大匾,以祖父官职立匾,以示后世子孙立足商丘不忘先祖。

民国年间,陈宗石的九世孙陈晏生相继兴办晏生小学、晏生中学,成为陈家大院的一段佳话。

陈晏生于1932年以临街门面房收入出资创办6年制私立晏生小学,教学质量较高。后又以20顷地的收入创办“晏生中学”,并设有女生班。陈晏生热衷于公益事业,多次受到当时政府表彰。

1947年,陈晏生为躲避战乱迁居南京、上海,后经历诸多坎坷。1988年,陈晏生回到商丘,住在陈家大院东面的北门楼下,于8月孤独去世。陈晏生一生钟爱教育、热心公益。

历经300余年沧桑,商丘古城陈家的故事已成过眼烟云,但“四世词馆家、传奇陈家院”的传奇仍在商丘古城内外传唱、回响。

来源:商丘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