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沉重的一面。南京保卫战的失败无疑是这个局面的直接推动,而南京保卫战的总司令唐生智也是一个让人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一开始在大众面前口口声声的保证随南京共存亡,与在战争中坐船离开南京战场形成了打脸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人声讨他,认为他是个耻辱,可以一切真的是这样的吗?
一.临危受命
事情要从1937年11月12日的淞沪会战说起,当时上海已经失陷,日本随即下令由华中方面司令官松井石根配合海军共二十万人马分三路向南京进军。
蒋介石为此召开了三次幕僚会议,来探讨究竟该不该守南京的问题。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一直认为南京可不守,毕竟两军实力相差太大不仅仅是武器更是兵力的悬殊,对于南京只可装装样子。
蒋介石虽明白这个理。但是他说“南京孤城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殊怀难也。”大致态度还是要认真守一下的。这就与当时的唐生智的主张镇守南京不谋而合。
蒋介石对唐生智提出“短期固守”的计划,随后便离开南京去了重庆,留下唐生智与其几万兵力镇守南京。唐生智当时还有疾病缠身,蒋介石对此很有忧虑。
因此他问唐生智即使是坚守半个月又有几分把握。唐生智对蒋介石承诺说“临危不乱,临难不苟。”但后面还有一句“没有你的命令我就不撤退,我就死守南京,死在南京。”
二.“南京疯子”
在日军正式攻打来之前唐生智向群众喊出了响亮的“与南京共存亡的口号”并承诺让敌人付出代价。虽然听着鼓舞人心,但是唐生智手下的士兵要么是刚从淞沪战场上下来的疲惫之兵要么是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新兵。
这场战争的结局,早已注定。
12月5日凌晨,南京保卫战正式展开。
通济门、雨花台等地受到了日军疯狂的进攻。唐生智军队的数十万士兵与日军在南京城内外进行了厮杀,据《东方杂志》记载,“从12月7日起,京郊即展开空前壮烈的血战,雨花台下,麒麟门外,杀声震天,流血遍地,我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唐生智将军虽以负病之身,独亲自驾坦克车冒炮火督战,一时有‘南京疯子’之称。”
这次战争有利的挫败了日军的野心。于是日军又使出了另一种手段:劝降。面对敌人的劝降唐生智不为所动,下令所有士兵不许后退一步,并封锁所有的船只,足以可见其破釜沉舟之心。
三.慈悲害人
12月11日,蒋介石害怕自己的部队因此全军覆没,于是下了撤退的命令。唐生智虽然不愿意撤退,但是他明白耗下去也是没有希望。于是在第二天制订了“大部突围,小部渡江”的书面命令。但是,唐生智信佛,佛家素来以慈悲为怀。于是他又加了一句口头命令,让一些部队在有船的时候可以坐船撤离。
但是,他忘了,他没有那么多船。那些在码头等待的士兵等来了的只有日本人的屠杀。
对于一段历史人们总是有很大的争议,总之各有各的理。但是在评价的时候总是要结合其本人的性格与客观的历史背景才能得到最中肯的评价。或许,唐生智是一个好将军,却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指挥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