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有见过这样的冰心,才气十足,成名甚早。1919年,她才17岁,是北京协和女子大学理化预科一年级学生,积极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当选学生会文书,担任文字宣传工作。

被捕学生审讯时,她参加了旁听,写出《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并在刘放园的鼓励和支持下,发表在了北京《晨报》上。

冰心欣然接受,很快写出了小说《两个家庭》,并在《晨报》上连载。在《晨报》的发表园地,冰心笔耕不辍,一发不可收拾,摇身一变,成为了文坛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放园认为“冰心”是一个中性的名字,为了突出冰心作品的特点,他在“冰心”后面加上了“女士”二字。“冰心女士”的作品《两个家庭》一推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接着她又连续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秋雨秋风愁煞人》、《去国》和《庄鸿的姊姊》等作品,全部在《晨报》副刊上连载。

这些作品文笔清新,耐读,其中提出的“新贤妻良母主义”问题、家庭问题、事业问题、学生运动的问题引人深思。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她所提出的问题。因此,她的这些小说被称为“问题小说”。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发表仅仅一周后,《国民公报》的“寸铁栏”就有关于这篇小说的热评。

学生团体还把《斯人独憔悴》搬上了北京新明戏院的舞台。《去国》同样在发表一周后,《晨报》就不得不用了从七到八版的巨大篇幅来刊登了读者评论这篇小说的来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都使“冰心女士”的大名在文坛上大放异彩。大文豪茅盾在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同年11月正式接编《小说月报》。

他积极邀请冰心参与其中,冰心因此把她的小说发表阵地转移到了《小说月报》,发表了《超人》、《烦闷》等代表作。

《超人》发表时,大文豪茅盾以“冬芬”的名义附注,说看了这篇小说,“我不禁哭起来了”。冰心在这个时期还受到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这些作品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后受到了读者的追捧。

这些诗歌后来结集出版,共有两本:《繁星》、《春水》。因为《繁星》、《春水》的影响力巨大,周作人在燕大女校课堂上开课进行讲解。

当时的周作人并不知道“冰心女士”就是在下面听课的他的女学生谢婉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金,这位冰心女士的忠实粉丝,曾记述年少时与哥哥抢着阅读冰心的作品,他们从冰心的作品中获得了许多温暖和安慰,至今仍能记得他们从书上抬头相对微笑的场景。

然而,也有一个人对冰心的作品持不同看法,他就是梁实秋。梁实秋的才华自然无可置疑,但他的器量小,心高气傲。

尽管如此,冰心凭借《繁星》和《春水》的成功,在1923年获得了“斐托斐名誉学会”的金钥匙奖,并得到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研究院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梁实秋也在同年获得了赴美留学的资格,他们在开往美国西雅图的“杰克逊号”上不期而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经尖锐批评冰心的创作,认为她的想象力、韵文技术、情感深度都有待提高,但在得到冰心的帮助后,立即转变态度,盛赞冰心的高尚情操、敏锐感觉和细腻情感,认为这些品质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

这些事情充分显示出梁实秋的品格,不过尔尔。在赴美之前,冰心建议《晨报·副刊》开设《儿童世界》专栏,并在留学期间,不断撰写《寄小读者》系列散文,这些散文让她赢得了"冰心体"的称号。

回国后,冰心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女子师大任职,并且她的课让学生们感到敬畏。徐志摩比冰心年长4岁,尽管出道时的名气不如冰心,但在接替孙伏园出任《晨报·副刊》的主编后,他多次向冰心约稿,并且态度谦逊,有礼有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心过去一直对徐志摩保持着冷淡的态度,因为他曾有过许多的绯闻,让人对他的人品产生了怀疑。然而,当徐志摩的新诗《再别康桥》在《新月》月刊上发表,并获得了好评如潮后,冰心对他的看法开始发生了改变。

1928年12月13日,徐志摩在拜访朋友的路上意外遇到了冰心。这次,冰心一反常态,主动向徐志摩打招呼,并表现得非常亲切。

这使得徐志摩感到十分意外和惊喜,他在给上海的妻子陆小曼的信中写道:“晚上路过燕京,见到冰心女士,承蒙不弃,声声‘志摩’,颇非前此冷傲,异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看法和态度是可以随着时间和事件的变化而改变的,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某些事情就对一个人产生偏见。

同时,这也表明了徐志摩的文学才华和人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