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西妥昔单抗β为mCRC治疗开辟新局面。

关键信息:西妥昔单抗β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EGFR的单克隆抗体2.4类改良型生物新药,该药物蛋白制备采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系统,其一级氨基酸序列和原研西妥昔单抗完全一致,且通过糖基化修饰更接近人类,能显著降低EGFR单克隆抗体的超敏反应发生。据研究[1]显示,西妥昔单抗β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相比单用FOLFIRI化疗一线治疗RAS/BRAF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69.1% vs. 42.3%,P<0.001 )、无进展生存期(中位PFS,13.1个月 vs. 9.5个月,P=0.004)和总生存期(中位OS,2.3年 vs. 1.9年,P=0.024)。并且,西妥昔单抗β联合FOLFIRI方案总体耐受性良好。

近年来,消化系统肿瘤的诊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早期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治疗方案和策略,已积极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及转化研究;结直肠癌(CRC)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如CRC综合治疗策略的优化、免疫治疗的进展、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发、微小残留病灶(MRD)的价值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存获益及更优的生活质量。2024年9月25日至29日,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于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在会议现场,专家们探讨了十二指肠乳头癌、CRC等在内的肿瘤精准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为「聚焦肿瘤诊疗最新进展、传递前沿治疗理念」,“医学界”在会议现场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响林教授,就十二指肠癌和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进行个人学术观点分享。

 CSCO 2024丨袁响林教授:十二指肠癌与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西妥昔单抗β引领CRC治疗新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CSCO 2024丨袁响林教授:十二指肠癌与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西妥昔单抗β引领CRC治疗新希望

十二指肠乳头癌治疗挑战:病理分型决定策略与预后

袁响林教授指出,十二指肠乳头癌在我们国家是较罕见的疾病,属于壶腹周围癌(Vater壶腹周围2cm之内的癌症),临床上其治疗往往比较棘手,主要根据病理类型来决定治疗方案。十二指肠乳头癌病理学上分为肠型、胆管型和混合型,不同类型的患者,在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有较大差异。肠型预后较好,可以选择FOLFIRI或FOLFOX方案;胆管型预后相对较差,主要选吉西他滨。

自主研发西妥昔单抗β显著提升mCRC疗效与安全性,Ⅲ期临床试验成果斐然

作为西妥昔单抗β关键性Ⅲ期研究的研究者,袁响林教授介绍,目前mCRC一线标准治疗是靶向药物(抗VEGF单抗或抗EGFR单抗)联合化疗。自2005年首款进口EGFR抗体药物西妥昔单抗在中国获批以来,肠癌领域十余年间一直缺乏同靶点国产药物。西妥昔单抗β注射液的上市,打破了进口EGFR抗体药物的垄断地位,为肠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西妥昔单抗β注射液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EGFR的单克隆抗体2.4类改良型生物新药,在生产工艺上进行了改良,该药物蛋白制备采用CHO表达系统,其一级氨基酸序列和西妥昔单抗完全一致,糖基化修饰更接近人类,能显著降低EGFR单克隆抗体的超敏反应发生[2]。

袁响林教授指出,研究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β联合FOLFIRI对比FOLFIRI一线治疗RAS/BRAF野生型mCRC显著提高患者的ORR(69.1% vs 42.3%,P<0.001 )、PFS(13.1个月 vs 9.5 个月,P=0.004)和OS(2.3年 vs 1.9年,P=0.024)。并且,西妥昔单抗β联合FOLFIRI方案耐受性总体良好[1],≥3级皮疹发生率较低,为6.2%,临床上更能被患者所接受。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西妥昔单抗β是CRC患者新希望:疗效安全双赢,价格更亲民

袁响林教授认为,西妥昔单抗β在我国获批上市将为CRC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第一,西妥昔单抗β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过Ⅲ期临床试验验证,mCRC一线治疗研究中≥3级皮疹(6.2%)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为患者带来更好治疗体验,为中国RAS/BRAF基因野生型mCR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第二,尽管西妥昔单抗β注射液刚刚上市,尚未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但在患者援助计划的支持下,其价格已较进口药物更为低廉,使更多患者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获得治疗。后续西妥昔单抗β进入医保目录后,有望进一步惠及更多的患者,进而改善中国mCRC患者的整体预后。

第三,西妥昔单抗β的获批上市改写了EGFR抑制剂在中国的处方格局,也有望通过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推动药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研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的药物,同时推动药品降价,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西妥昔单抗β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新探索与未来展望

袁响林教授指出,西妥昔单抗β目前主要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转化治疗。未来西妥昔单抗β的治疗领域值得进一步拓展,例如可以探索西妥昔单抗β联合BRAF抑制剂在BRAF突变m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西妥昔单抗β联合KRAS G12C或G12D抑制剂在KRAS G12C突变或G12D突变mCR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西妥昔单抗β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一线治疗mCRC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由于西妥昔单抗β不良反应较少,也可以探索其联合化疗作为维持治疗的效果等等。

总 结

西妥昔单抗β作为国产首个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领域的抗EGFR单抗,填补了我国结直肠癌的EGFR靶向抗体药物市场近20年来仅有进口药物,而无国产品种的空白。另外,也证实了我国在抗肿瘤药物创新研发上向前再迈一大步,同时也极大满足了我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用药需求。其Ⅲ期研究已经证实西妥昔单抗β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期待在临床应用中为我国肠癌患者带来切实的生存获益。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响林 教授

  • 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副院长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湖北省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 武汉市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

  • 人卫社八年制教材《肿瘤学》 副主编

  • 擅长领域: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及放射性肺损伤的基础研究

  • 文章发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ogy、Lancet lnfection disease、JCO、CCR、Autophagy、Annals of Onc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参考文献:

[1]西妥昔单抗β说明书

[2]Christine H Chung, et al. N Engl J Med . 2008 Mar 13;358(11):1109-17.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