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深夜,荒山野岭传来的那一声呼喊令我终生难忘

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都会有一些生活经历记忆特别深刻,有些事情会终生难忘。我是一名上海知青,曾经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的珲春县插队落户生活了九年。时间过去了五十多年,有两件事我记忆特别深刻,就像发生在昨天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文发在珲春插队时留影

我是1969年3月1日乘坐火车离开上海第一批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的珲春县下乡插队的上海知青,来到珲春后,我们十五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珲春县敬信公社朝阳大队第三生产小队插队落户,大家分散开临时借住在老乡家中。等到春暖花开天气转暖以后,队里给我们盖了新房子,成立了知青集体户,我们才算有了属于我们知青自己的家。

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日子很苦,一是生活的苦,二是劳动的苦,我们确实吃了很多苦头。好在乡亲们淳朴又善良,给了我们上海知青很多关爱和照顾,让我们心生温暖,备受感动。

记得是来到朝阳大队第一年插秧的时候,我的脚底板上扎上了一根刺,很疼,走路一瘸一拐的。那时插秧是打光脚到水田里插秧,起初我以为脚被扎破或磨起了水泡,也就没当回事。老队长看我走路一瘸一拐的,就问我咋回事。我说脚上磨起了水泡,不要紧。

那时刚参加生产劳动,在水田插一天秧苗,累的是腰酸背痛,回到集体户就懒得动,连饭也不想吃,脚也顾不上洗,倒在炕上就睡。那天收工回到集体户,我躺在炕上,两脚探在炕沿外,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睡梦中,我感觉有人抚摸我的脚,一会儿似乎又看到了一闪一闪的光亮。我强睁开眼睛,只见老队长点燃他的旱烟袋,拿着一根缝衣针在烟袋锅里烧了一会,就用缝衣针在我脚上给我挑刺。原来我的脚上不是水泡,是扎了一根刺。

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也不由自主地抽泣起来。老队长以为我是疼痛难忍才哭的,就安慰我说:“再忍一忍,马上就好了,脚底板上扎进了这么长一根刺,走路能不疼吗?”

老队长帮我挑出脚底板上的那根刺,还拿给我看。看着老户长微笑的面容,我的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

插秧结束以后,旱田的禾苗也都出齐了,紧接着就是锄地分苗,天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等锄完了二遍地,农活才算告一段落,队长也不用天不亮就叫我们起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排左四为范文发

那段时间,老队长安排我当了牛倌,负责给生产队放牛。队里的耕牛大小一共有四十八头,我跟着老社员上山放了一段时间的牛,大概熟悉了山上的环境,也基本掌握了放牛的方法,我就开始独自放牛了。

和下地干农活相比,放牛还是比较轻松惬意的。每天早饭后,把牛群赶到离村子很远的山上,让牛群自由吃草,我就能捧着书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在书中寻找快乐,打发寂寞的时光。当然也要看护好牛群,不能让牛群跑散了,过一段时间还要换一下地方,让牛能吃到更好的青草。

放牛看似轻松,其实也担责任,有一次我差点丢了牛,还经历了一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恐惧和危险。

那天放牛回来,我把牛群赶进牛舍,数了一下数量,突然发现少了一头牛。再数两遍,还是少一头。这下可把我吓坏了,丢了牛可不是小事,我赶紧关好牛舍,撒腿就往山上跑。

等我跑到山上,来到我放牛的地方,天已经快黑了。夜幕降临的时候,总算找到了那头丢失的小牛犊。小牛犊失而复得,我喜极而泣,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就在我准备赶着牛下山的时候,才发现除了空中的星星,四周一片漆黑,静悄悄的山林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猫头鹰凄厉的叫声,真的是令人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我感觉好恐怖。

虽然在山上放了一段时间的牛,可在漆黑的夜晚,我却辨不出方向,根本就找不到下山的路在哪,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四处乱转。左走右走都不对,转了几圈我又回到了原点。听着时而传来夜鸟的叫声和呼呼的风声,我都快吓哭了。那时还传言敬信有老虎,万一老虎出没,我是性命难保,还有队里的小牛犊……想到这里,我的后背直冒冷汗。

担心走反了方向会越走越远,我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只能呆在原地,听天由命。长到这么大,我那是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恐惧和害怕,我恐惧到了极点,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想哭都不敢哭出声,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天明。

越是恐惧,感觉时间过得越慢,一分一秒都像就像一年一样漫长,我在灌木丛折了一根树枝拿在手里给自己壮胆,那头小牛犊似乎也意识到了危险,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

大约半夜的时候,我隐隐约约听到了呼喊声,像是在呼喊我的名字。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确实在呼喊我的名字,不远处也看到了晃动的亮光。原来,是老队长和社员们还有我们集体户的同学们提着马灯,打着手电筒找我来了。

听清楚了是老队长的声音,我哽咽着答应道:“队长,我是范文发,我在这……”老队长带领大家来到我身边,他气喘吁吁地说:“可让你吓死我们了,你怎么谁也不告诉就一个人跑到山上来了,万一真有老虎可咋办?”

那一刻,我心里的恐惧和委屈顿时化成了无声的泪水,紧紧握住老队长粗糙结实的双手,呜呜哭了起来。

之后的日子里,乡亲们给了我更多关爱和照顾,乡亲们的恩情,我都牢牢记在了心里。1978年春天到吉林大学读书,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插队落户生活了九年的第二故乡,离开了对我恩重如山的父老乡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文发近照

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当年亲身经历的这两件事我还记忆深刻,就像发生在昨天的事情一样。每当想起这两件事,我心里就很温暖。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回到第二故乡看望乡亲们,第二故乡的乡亲们,永远都是我的亲人。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范文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