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帝王中,商纣这样豪奢纵欲之徒并不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力倡节俭的吝啬鬼,道光皇帝就是这样一位另类皇帝。

汉代,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也曾倡导节俭,得到后人的极力赞扬,可是节俭起来比汉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道光皇帝却并未因此获得史家的称誉。反而,人们在谈起他的节俭时,往往彼此会心地揶揄他的吝啬、抠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道光的节俭,有他个人经历的原因,也有出于对整个时局和国家财政状况的考虑。

盛京,也就是今日的沈阳,乃是满人在入关之前的首都,被满人称为所谓“龙兴之地”,到现在仍有沈阳故宫作为历史景点向游人开放。嘉庆二十三年(1818),时为皇太子的道光随着父亲嘉庆一同去盛京祭祖。同是皇宫,但无论是外在的气度还是内里的舒适,沈阳故宫较之北京的紫禁城不知差了多少。一心教子的嘉庆还特地领着道光来到清宁宫东暖阁,将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极其简陋的旧时用物拿出来给他看,让他“忆苦思甜”。早已被人们遗弃不用的糠灯,蠢笨的牛皮乌拉,光秃秃的粗糙拐杖…这些祖先遗物在道光并不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回到北京后,道光将情况对妻子一说,拥护丈夫的妻子立即找人清空了家里床铺桌椅之外的家具,以示将戒奢从简进行到底。这还不够,夫妻两个又从饮食上算计起来:他们每天只吃太监从宫外一路小跑买回来的烧饼。虽然时间一久,烧饼已然是又冷又硬,但道光夫妇仍然就着热茶将之吃下肚去,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大清朝走到道光这一步,确乎是“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乾隆时期虽然败家奢侈,但国库内也有个八千万两白银;而到了道光时候,却只有不到两干万两白银。而这也不过是好看的账面数字,真情到底如何,道光皇帝恐怕根本没勇气认真核查一番。

登基之后,道光又将他的“节俭模式”推广到四海之内,他发了一道《御制声色货利谕》,号召全国上下官员一起认真学习。孔圣人说:“百姓是,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话被道光引为至理名言。他认为,只要自己省着点,就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于是下令叫各省督抚停止每年的进贡。按说,进贡的贡品很多不过是些土特产,比如闽南的荔枝、湘赣的春笋、云南的药材之类,并不值多少钱,可是这些地方离京城太远,来回运送所需的人力与财力就不是一笔小数。所以道光的这个命令是有些道理的。

不过,理想与现实总是很难协调。道光的命令虽然下去了,各省督抚却犹疑起来:皇帝这回是玩真的,还是说给老百姓听的?更何况,给皇帝进贡,自己也可以捞点油水—一庙里的和尚,其吃穿用度不就是出自信徒供给佛祖、菩萨的香油钱吗?于是贡品接着送,只不过改名为“孝敬”,叫道光皇帝不好意思不收。而且这“孝敬”也不能责令其送回,因为这样一来,运费自会翻番,变成“省事适足以滋事”了。于是停止进贡之事就此作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中国仍是农业社会,又值几千年来人口顶峰,土地资源有限,而生产能力停滞,所以欲求富足,只能从节俭上下功夫。不过,道光虽然节俭,却挡不住各级官吏的豪奢,所以实际上他的节俭运动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若他肯睁眼看看这个世界,当他自己在啃窝头的时候,他的下属“奴才”却山珍海味地胡吃海喝,不知会做何感想。

更讽刺的是,道光皇帝不光没有管理好臣子,也未曾管理好家门,他的儿子咸丰与儿媳慈禧都比着赛地奢华纵欲。

“人力有时而穷”,道光帝身处清玊朝的下坡路上,总想竭尽全力地延缓其衰落,又岂可得?在他黑夜里借着月光缝补衣服上的补丁时,英国人架着利炮的“坚船”的马达正轰隆隆地发动,就要强行闯入这个老大帝国的港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