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她因为反对四人帮被捕入狱,45岁被割喉后枪决,从此与一双儿女天人两隔。
在给丈夫的诀别信中她说:“一个人不管是生或死,只要是为了革命就是有意义的。”
在殷殷嘱咐儿女和父母的担子都只能交给丈夫后,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这封信事隔10年,丈夫和儿女才看到,那一刻一家人声泪俱下,悲痛欲绝。
张志新
1930年,张志新出生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
此时的社会充满动荡,但是好在张志新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也是一个革命进步家庭。
她的父亲就是一名老革命家,早年间参加过辛亥革命,可以说是最早一批的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母亲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家闺秀。
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长大的张志新,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并且对音乐更具天赋。
1950年从天津市第一女子中心毕业后的张志新,进入河北省天津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
张志新
此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张志新受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和无数爱国青年一样踊跃加入了志愿军,请缨上阵。
此时的她,对国家对党都充满着无限的爱,愿意奉献一切。
直到她被枪决那一刻,这份初心也未曾变过。
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战场上并不缺乏英勇奋战的战士,但是对高学历的人才是缺乏的。
尤其当时的志愿军部队缺乏俄语翻译人才,所以就从这些爱国青年中,挑选了一批年轻人进行俄语培训,张志新就是其中的一位。
于是,20岁的张志新,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
由于成绩突出,张志新被人称为“人大才女”。
在人大,她还结识了后来的丈夫,也是她入党的介绍人曾真。
张志新和曾真
毕业后,这对情侣在1955年国庆日举行了婚礼,两年后被一同调往辽宁省委工作,并且育有一对儿女,生活虽谈不上富足,但是一家人也是幸福美满,让人艳羡。
然而这一切很快就被一场浩劫,激荡的支离破碎,曾经的美满变成了一场生死永别。
这场浩荡刚开始,社会上就弥漫着人人自危的紧张气氛,大家谨小慎微,生怕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
张志新把这些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她急于知道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1968年的一天,为了追寻这个答案,她找到一个同事,想借阅江青的讲话资料。
这位同事借机想拉拢她加入“造反派”,但是口直心快的张志新断然拒绝了,她甚至对其提出质疑,却不想这个举动为自己埋下了巨大隐患。
原本只是同事间的正常谈话,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这就成了他们立功表现的机会。于是,张志新被这位同事举报了。
被举报后,张志新就被送到了盘锦的干校进行学习改造,而且还被特别审讯,让她交代问题,就因为她的言论十分出格。
张志新看到太多冤屈和不平,原本以为在这里可以听到更正义的声音,却不想自己被特别对待,甚至把她当罪犯一样审问,愤怒和悲伤充斥了她的内心。
她没有交代所谓的“问题”,而是将自己心中所想索性一吐为快,为那些她认为冤屈的人鸣不平,而且直指造成这些错误的源头。
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这些言论在那个年代就是滔天大罪,是不能传播的。
但是张志新就这样说出来了,而且在她的书面材料里,她是这么说的:“只有共产党员才能展出全部政治胸怀,因为她知道自己言行的动机、目的是为了革命,她懂得这一事业的磊落光明。”
但是她的磊落光明没有赢得赞赏,而是更残酷的刑罚。
1969年9月18日,张志新以反革命的罪名被捕入狱。
上级为了彻查她的“问题”,成立了专案组多次提审她,还在内部大会上对她进行批斗。
原本她被关在多人打地铺的牢房,后来干脆把她单独关在只能坐着的小牢房里。而且审讯人员还经常动用私刑,对她毒打和虐待,让她备受折磨和侮辱,还去她家里搜集证据。
当然他们无功而返,但是张志新即使经历了这些,仍然坚持不改口也不服软。
1969年12月25日,在监狱里的张志新为了庆祝自己入党15年,特意谱写了一首《迎新》的歌,却被狱警一顿毒打,还没收了她的纸和笔。
愤懑不已的张志新,拿着小木棍在手纸上痛斥监狱,为什么没收她的笔:“看来,我的笔是被你们当作枪给缴去了,但指挥这支枪的思想你们却永远也缴不掉”。
狱警十分气愤,给她吃有煤渣子的黄馍,不给她所需的手纸,以为用这种可耻手段,就能软化革命者的意志。
张志新斥责道:他们这么做,除了说明他们软弱无能外,什么都得不到!
在被批斗时,造反派让她反思自己的观点。
但张志新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张志新刚被捕的时候,上面原本打算只要她认罪,最多判几年就出来了。
但是张志新拒不认罪,于是1970年就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被送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当时高院的一位高姓副处长私下说:毛主席说“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张志新只是在党的会议上发表观点,她动口不动手,不搞破坏的,构成犯罪吗?
但是他不敢把这些话对上级说,更不敢在会议上说。
即使如此,他还是被上级以“办事不力”撤掉了。
新上任的周姓处长也是胆战心惊,所以一咬牙写了15年有期徒刑,他觉得这已经是极限了。
但是上级看到意见稿,直接批了6个“恶毒攻击”,还是坚持判决死刑立即执行。
在审批会上,让人寒心的是,很多与会代表都没有表示异议。
最后是当时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说:把她当成反面教材,不杀为好,才改判了无期徒刑。
逃过一劫的张志新,在沈阳监狱接受改造。
1973年在一次批斗大会上,张志新又大喊口号,让反动派暴怒不已。
他们并不关心经过几年牢狱折磨的张志新,此时已经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了,立即认定她“顽固坚持反动立场,劳改中又构成重新犯罪”,再次将她判处死刑。
1975年2月,辽宁省高院下达了文件。
3月份时,监狱的人向上级报告说:“她是否有精神失常的问题?”
但得到的回复是:“这是她的假象,本质不变,仍按省委批示执行。”
1975年4月4日,张志新被押赴刑场,为了防止她在刑场上乱喊口号,造反派们竟然在行刑前割断了她的气管。
一声枪响,结束了张志新不屈的一生,这一年她年仅45岁!
张志新从1969年被关押后,从此和家人天人两隔。丈夫曾真和一双儿女不仅见不到至亲,也同样遭受着随时将至的危机,还有不得不和亲人划清界限的痛苦。
曾真在张志新被捕后,也被监视审查很多年,还被遣送到农村插队。带着两个孩子的他,为了保全孩子,忍气吞声默默生活,而这动荡的岁月里,他也是九死一生。
就在1975年,一个漫天飞雪的日子。法院来人通知曾真,带着两个孩子到县城开会,也就是死囚家属学习班。
据张志新的大女儿林林回忆:那天在招待所,两个法院的人说给他们办个学习班。还不满10岁的弟弟吓的一直躲在父亲身后,不敢吭声。
法院的人问林林:“知不知道妈妈在监狱的表现?”
几年都没见过妈妈的林林哪里知道,所以她怯怯的连连摇头。
法院的人却大声说:“你妈妈是反革命,顽固不化,上级要对她处以极刑,你什么态度?”
当时还未满18岁的林林吓的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
爸爸曾真赶紧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上级怎么处理都行。
又问了一些问题后,法院的人才走了。
爸爸把林林他们带回家时,天色已暗。
曾真把一个窝窝头掰开两半给两个孩子,就让他们去睡了。
他独自坐在小板凳上对着灯发呆,回头看看以为孩子睡着了,他拿出一个小盒子,取出张志新的照片默默落泪。
林林看到,翻下床一头扑进爸爸怀里放声大哭。
爸爸拍着她的背,让她小点声,不能让别人听到。
弟弟也被哭声惊醒,曾真就这样搂着这一双儿女坐了一夜,这一夜他们不知道流了多少泪。
直到1978年底,上级才撤销了对张志新的判决,宣布她无罪。
次年3月,张志新彻底平反昭雪,被追认为烈士。
当时,国内的气氛还很敏感,而辽宁省冤假错案积累了很多。
时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一一为他们平反,其中对张志新的平反,可以说是最需要勇气的。
因为张志新所指的“错误”,在当时仍然是讨论的禁区,于是任仲夷用只能用“模糊战术”为她平反定调。任仲夷说张志新很多言论,都是在她神志不清时讲的。
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才证明了,张志新的许多观点是正确的。
正如任仲夷为张志新平反时说的那样:我们都搞解放思想,张志新的思想早解放了。
我们要学习她“五不怕”的精神,她坚持真理,宁死不屈,是所有党员和革命者学习的榜样。
张志新被葬在了沈阳回龙岗革命公墓,她墓碑上的“探求真理、贵在实践、忠骨毁灭、浩气长存”,记载着她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的一生。
张志新曾在狱中写过一篇《感谢》,她说:
至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的一番话,让多少男人都要汗颜,而它出自这样一位坚强的女性。
诗人雷抒雁也曾高度评价张志新:“我们有八亿人民...七尺汉子,伟岸得像松林一样,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却是她,冲在前边,挺起柔嫩的肩膀,肩起民族大厦的栋梁!”
张志新就是这样一位女战士,她满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爱意,对真理的执着,以死明志,是真正的英雄。
虽然她离我们而去已经有40多年了,祖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份爱和执着,我们不该遗忘。
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更不该被遗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