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再次传来消息,广州银行、东莞银行、南海农商银行、顺德农商银行四家中小银行的IPO审核状态均变更为“中止”。这已经是今年内第二次出现类似情况,原因仍是“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对中小银行IPO进程的关注和思考。
中小银行IPO之路坎坷不断
近年来,中小银行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广州银行上市之路已走过15年,却仍未能如愿。此前因其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江西奇信集团年报审计中伪造、篡改、毁损审计工作底稿,证监会决定对其责令改正,并暂停其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受此影响广州银行IPO进程被中止。
东莞银行更是自2008年首次递交上市材料以来,历经多次波折,至今未能成功上市。南海农商银行和顺德农商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19年首次递交上市申请以来,同样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四家银行的遭遇并非个例。事实上,多家中小银行的IPO进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或倒退。今年以来,毫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甚至提交了撤回上市的申请。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小银行在IPO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作为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IPO是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带来巨大的资本增量,而且,上市后还可以通过增发、优先股等方式继续对资本金进行补充。
然而,在一级市场,银行却是拟上市企业中的“老大难”。一些中小银行的IPO进程陷入了“停滞-更新-再停滞”的怪圈。
从上市进程来看,近两年,银行IPO节奏明显放缓,2022年仅兰州银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2023年银行IPO甚至颗粒无收,而在2021年、2019年分别有4家、8家银行上市。
拟上市银行面临较大业绩压力
银行股是典型的“低估值、高股息”品种,具有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企业相对成熟等特点。而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之中,部分拟上市银行自身面临着较大的业绩压力。
以上述四家银行中规模最大的广州银行为例,今年上半年广州银行资产总额仅8千亿,而长沙银行、成都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均在“万亿级”,这个规模跟其所处一线城市广州的地位尚有差距。
东莞银行主营业务面临较大压力。2024年上半年,该行资产规模6451.89亿元,营业收入为53.99亿,同比下降1.8%,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大幅下降10.97%。上半年净利润23.98亿元,同比微增1.20%。
另外两家农商行顺德农商银行和南海农商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4717.87亿元和3212.31亿元。从业绩方面来看,广东顺德农商银行营收净利“双降”。今年上半年,广东顺德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9.09亿元,同比下降8.88%,净利润16.28亿元,同比下降9.45%。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增利不增收,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72亿元,同比微增3.54%,净利润16.19亿元,同比下降4.65%。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在推进IPO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升经营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未来的IPO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准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