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用户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度,位于波士顿的管理咨询公司—ArthurD. Little最近做了一份调研,但结果令人大跌眼镜:除大部分日韩受访者明确表示不购买中国电动汽车外,其他国家都想试驾中国电动汽车

数据如下:中国本土受访者购买国产电动汽车的意向率为90%,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也高达73%和65%,印度人为58%,欧洲为41%、德国为60%,就美国也对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意向率也达到了29%,唯独日本和韩国是个例外。

Arthur D. Little报告中,日韩民众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兴趣最低,仅有14%的人回答“是的”。甚至有韩国老年受访者表示,即便中国电动汽车免费,自己也不愿试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日韩的汽车市场来看,也能看出这种消费者的兴趣与偏见。

韩国市场:1—8月的榜单销量,韩国自主品牌—现代和起亚位居前两名,之后是宝马、奔驰、特斯拉、通用、大众、雷诺、保时捷等,无一例外是欧美车型,而中国的比亚迪甚至没有进入到榜单的前20名。

日本市场:1—8月的榜单销量前十名,全部是自主品牌,没有一个国外品牌,宝马奔驰福特都没有。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日韩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兴趣不高以及保持偏见背后,有“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盛行以及对中国固有的历史偏见的影响。

但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国内缺乏发展电动汽车的土壤,一个新兴产业在他们本土发展不起来的时候,消费者层面对电动汽车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心态上自然也是缺乏接受度。

从电动汽车的发展来看,需要有大量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以及发达完善与廉价的电力设备以及一个强大的本土产业链。这些日本韩国都没有。

我们之所以搞电动车,最主要的原因是电的来源更加多元化,水力、风力、太阳能、核能、地热都可以用来发电。我国煤炭也比较丰富,用来发电很划算。国内也可以做到将充电桩基础设施大规模在全国铺开,包括两桶油转型,其旗下的加油站可以融合加油、充电和加氢于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日韩都做不到,日本资源缺乏,锂电池的关键材料,锂、钴、镍完全依赖进口,氢能源车虽然也需要稀有金属,但是发展核能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日本对氢能源车情有独钟。日本电力很贵,切换电动车,其国内电能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求。充电基础设施铺开更不可能,而韩国无论在电力支撑以及资源上也面临类似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汽车协会2022年6月的数据,本世纪初,韩国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的比例还只有1.8%,现在已经达到34.9%,另外,韩国的电动车关键零部件所需的石墨、锰、钴、镍、锂等原材料,也大多进口自中国。

无论是日本韩国,其国家资源和技术积累无法支持本土任何一个车企进行全面电动化,他们的汽车产业链已经与燃油车深度绑定。

因此,当一个国家缺乏发展电动汽车的基础土壤的时候,民众对电动化的热情自然也不高。数据表明,日本电动车在2023年全年的销售量仅占该国整体销售比例的两个百分点,远远低于欧美和中国。这导致在产业链层面也全面落后,比如中国由于电动化带来的更智能化的价格与更便宜的用车成本,消费者拥抱电动化的积极性很高,这带动整个产业链在快速发展。

饭碗都被砸了,心态自然变了

日韩用户的态度转变,源自国内汽车产业遭遇中国汽车的强大挑战,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可能冲击最大的就是日韩品牌。饭碗都被砸了,心态自然变了。

以现代和起亚为代表的韩系汽车在经历了短暂辉煌后,便断崖式的衰败。2013年北京现代是中国市场第四大车企,到了2017年在华市场份额不足2%,现在一年都卖不了几台。

因此,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都在面临一个即将发生的事实,中国崛起的新能源汽车即将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蚕食它们的市场份额。

日本也是如此,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曾一度超过了20%,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据就锐减到了14%,甚至更低。

而在去年,中国汽车出口就已经超过了日本,排名全球第一。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日韩燃油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被中国汽车慢慢蚕食的趋势不会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丰田章男三番五次炮轰中国电动车,根源于,日本本土的资源与现状,无力发展电动车,由于民众对电动车的需求非常薄弱,从企业到日本政府,都没有动力去为电动车建设基础设施,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在日本许多地方都不完善,短时间也很难在日本普及,无论是造车方还是消费者,从行业到民间,对电动车的兴趣都相当低迷。这是电动车在日本成功的现实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韩国现代、起亚等车厂在电动车关键技术上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与优势,韩系电动车在欧洲卖得也还不错。但其实韩国本土的电动车渗透率这么多年来也是一直在低位徘徊,从未突破过10%。

所以日韩民众对电动车、对海外品牌至今还是持保守态度的,想要扭转他们的观念,光靠价格优势是不行的。

日韩文化是崇拜强者,对中国汽车的崛起还无法接受

日本是一个孤岛效应极强的国家,外面的品牌很难进的去。当年在诺基亚最辉煌的时候,进军日本市场也同样不敌日本本土的索尼和夏普,全线溃败。

孤岛效应造就了日本对科技产品的封闭与本土化自适应心态。

韩国也有类似的国民心理,对本土品牌有很高的忠诚度,但同时也有对强者崇拜的心理,在日韩民众心中,美国是强者。日本过去对强者的崇拜心态也体现在当年引入iPhone这件事情上,在功能机时代,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最早运营全世界第一个3G网络,并建立了一套名为i-mode的封闭体系,可以完成智能机所能实现的上网、游戏与支付等功能。

但iPhone太强大了,对NTT DOCOMO的i-mode形成降维打击,彻底击溃了日本功能机,从此统治了日本手机市场,日本消费者对iPhone的痴迷本质也是一种对强者的崇拜文化。

而去年日本抢购华为Mate60,本质也是日本对华为的国产自主能力以及对抗美国制裁能力的一种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日韩对中国汽车的心态很复杂,因为汽车产业是日韩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几百万人的就业。非同小可。这背后是一种心态的转变——从过去瞧不上到开始担心中国崛起冲击他们的产业的害怕心态。

美国的科技强大,是他们一直都看得到的事实,但是中国的崛起与赶超,却是这近年发生的,很多人心态上接受不了,过去的日韩看中国,就像中国人看今天的印度与越南。但是没有想到,他们看不上的中国,在今天,会汽车这一支柱产业上,领先全球。这无疑让他们很难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市场竞争,就得保持客观理性的心态,否则会错失融入新兴文明和产业链的机会。然而很遗憾,日韩用户在时代大潮中,丧失了客观理性,他们不愿改变自己的固有认知。凡外网播放中国科技的成就,评论区韩国网友总是阴阳怪气,这背后就有对中国崛起与追赶的不服、嫉妒与害怕的复杂心态,他们不愿承认中国国力远超自己的事实。或许只有等韩日引以为傲的芯片和半导体产业被中国全面取代的时候,才会猛然惊醒,但到时恐怕就迟了。

中国依然要走自己的路,当智能化、电动化的潮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球蔓延的时候,中国产品的差距与燃油车越拉越大的时候,到时候,中国在汽车产业链上将进一步掌控话语权,傲慢与封闭是无法挡住科技进步的脚步的,中国也依然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与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去打开全球市场,当你成为真正的强者,最终都会获得认可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