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房地产周期是北大姚洋提出来的概念,这等于在暗示,中国的房地产这事别再操心了,将重演岛国沉没的三十年。
中国房地产的格局,其实不能与日本做类比。
因为中国房地产的底层逻辑是土地财政,不完全是市场化的结果,要看政策的工具箱里还有什么工具;其实还很多,比如零利率;如果愿意,一个超级的货币政策下来,足以让千万富翁返贫,也完全可以让大葱价回归资产保值,中国的房地产还远没有到那种地步。
楼市的恐慌,很大程度是人造的,确切地说是土地财政扭曲的结果。
今年包括一线城市,量价齐跌,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这对开发商、银行、地方财政来说,当然是个“坏消息”,但从楼市的供求修复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好消息”。
好在哪?
好在从去年底到现在,堆成了山的政策失灵了,失灵的另一个视角是回归市场。如此看,市场并没有出现雪崩,这就意味着,回归市场并没有我们预计的那么恐怖。
去年姚洋说要跌50%,非主流学者谢国忠早就说要跌70%,而翟山鹰说要跌80%,目前在总体上,统计的数据为25%。
25%是个非常重要的边际,等于把开发商的利润全部吃光了,再往下跌,不但对开发商,银行是难以承受之重,对购房者也很严厉。房子还没拿到手,跌了50%、70%、80%,那要崩溃的就不仅仅是房地产了,那整个中国经济就真的就要进入“超级房地产周期”了。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救市开启了,首先是斩断下跌的预期,按黄奇帆去年的建议,一、二线城市跌幅超过30%,政府坚决收购,这可以说是砸钱救市;钱不够,再上刘世锦的建议,加发10万亿量级的超长期特别国国债;然后再回头支持需求端。
既然政策失灵,既然回归市场没有出现恐慌,那就在印证着一个重要的结论:每年10-12亿的销售面积,是否是中国房地产销量的大底?如果是,中国与日本的房地产就不会是同一个故事。日本是真崩溃了,中国只是在修复被土地财政扭曲的真实市场。
10-12亿销量决定了中国楼市可以通过高负债支撑住流动性,用时间换空间。
现在政策实际上也是这样在做,工作会议明确表态,不管国企还是民企,流动性的支持一视同仁,2021的天花板是销量高达18亿平方米,开发商有了流动性的支持,无非是将销售的时间窗口拉长,按年销售12亿平方米的量级,将原来两年36亿平方米的销量,分解到了三年平均每年12亿平方米的销量,顶住了流动性,开发商不会为了资金回笼采取自杀式的降价,那么,所有关于楼价崩溃的预测,也许还有转机。
当然,2024的中国楼市,能不能在年内价格触底,并保持10-12亿的销售面积,是判断的基础;如果销量再一次出现腰斩,那还是数据说了算。
不来一次主动的大通胀,就将进入姚洋所说的超级房地产周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