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李银河应邀前往英国访问,王小波送她到了机场,临别前两人却不敢拥吻告别,腼腆的王小波只是狠狠地搂了下她的肩膀,转身便往外走。

彼时的两人,谁也不知道,这狠狠的一搂,竟是永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4月11日清晨,小区的邻居们在楼下谈论昨晚听到的惨叫声,他们想不通,这位独居的大汉,为何会发出这样的叫声。

直至下午三点多,他们还没等到王小波出来,一种不好的预感袭来,遂上楼去推开门,却见王小波面顶南墙倒地,身体弓着,额头有褐色疤痕,墙上还有牙齿刮过的痕迹。他已死去多时。

这时候的王小波,还没被主流文坛接受,连作协的名单上,都容不下他的名字。他的离开,于很多人而言不过如一片枯叶落地,然而对于李银河,却无异于天塌地陷。

自1977年到1997年,他们已经携手走过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只有夫唱妇随,如胶似漆。因为精神的高度契合,以至于就算没有孩子,这桩婚姻也能固若金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银河于王小波的结合,稍微添点油加点醋,就是一部好看有趣的小说。

李银河毕业后进入《光明日报》当编辑,当时的李银河,并且年纪轻轻就出了名,而王小波在云南插队回到北京后,他先后进入仪器厂和半导体工厂做工人,与老人残疾人共事。

然而,他心中那股写作的欲火,仍旧烧得旺盛。

1977年,李银河发现旁边的女同事对着一本稿子落泪,纳闷中接过来一看,谁知也无法自拔,这是一部小说稿子,写的是一对少男少女的初恋:

“虽然它还相当幼稚,却拨动了我的心弦。”

虽然与这位作者素昧平生,但却有一种“心有灵犀”之感,她暗暗记住了稿子后面的署名——王小波。

某天,在打听得王小波就是逻辑学家王方名儿子后,李银河逮着一个朋友就前往,美其名曰是请教学问,然而却藏有小九九,她想看看这位王小波究竟何方神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这一见并不美好,据李银河回忆:

“一看之下,觉得他长得真是够难看的,心中暗暗有点失望”

不过两人到底有了通信,而在第一次两人单独相处后,王小波则开门见山:

“你有男友没?”

这时候的李银河,刚与前一个高鼻梁、眉毛好看的“帅哥”分手,便不暇思索坦言,单身。

谁料王小波一听单刀直入:

“你看我怎样?”

在此之前,李银河从未见过如此直快生猛之人,而恰好这正是最吸引李银河的地方。在遭受上一段一厢情愿的初恋后,李银河看透了一点,伴侣要找灵魂相近的,显然王小波这样的人,才能给她无限惊喜。

传说中的癞蛤蟆,终于吃上了天鹅肉。虽然后来,李银河因为王小波的丑提过分手,王小波也因此“气得半死”,但在王小波的“毒刻反击”下,两人到底同归于好了。

恋爱两年多后,两人开始张罗婚事,不惯俗事的他们,不过在烤鸭店请了双方亲友吃个饭,就算办了婚礼。婚后两人的日子过得也异常潦草,屋里极少开火,李银河连吃几天饼干还乐此不疲,偶尔嘴巴实在太淡,才会动手炒点菜叶。照李银河母亲所言,这是练就了一身“喝风屙烟”的本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王小波,李银河是百般庇护,在美国时,王小波尝试着去餐馆打工,可是眼前太多不堪冲击着他的心灵,回到家后的他异常失落,李银河见后走过来,捧起他那张丑脸,说道:

“你在家好好写小说,钱的事儿我来想。”

美国四年,他们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以最节省的方式游遍了欧美,把世界上可看的东西看了七七八八,而王小波则在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看遍了禁书区,阅读了大量的西方书籍和资源。这为他将来写作积累了无数素材。

回国后,两人分别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李银河钻研社会学,王小波则埋头创作。直至王小波去世,两人仍旧没有一个子女。

他们深爱了20年,却一个“爱的结晶”都没有,据李银河所言,这是两人结婚前就商量好的,当时最主要是觉得养一个该子太辛苦。而且两人感情太好,以致不需要用孩子来维系;此外,便是双方家庭兄弟姐妹众多,不需要考虑第三代的问题。

从现有情况来看,李银河给的理由,确实是合情合理、无懈可击。然而在王小波去世后,其兄长王小平提及弟弟生前时,爆出了王小波不育养孩子后面,有更心酸的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小平说:

小波对自己心脏的毛病心里有数,我猜他早就感觉到自己的寿命不会很长,所以他一向持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人生只有40岁以前才值得活,过了40岁,就是一个缓慢的受捶过程,所以后半截不如不要。他结婚后坚决不要孩子,我想也是出于这类考虑。

王小波自小体弱,因在娘胎遭受严重刺激,以致出生后就发育不良,时常发烧呕吐,后来患上严重的软骨症,只能狂吃钙片。虽然个子高了,却落下了病根。

关于自己的身体状态,没人比他更清楚,而且他还对此有精准的预感,在他去世之前,他曾与友人说过:“我感觉我要死了”,只是没人将这句话当真。

所以,这样的王小波,绝对不会认为他能长寿,那么,对于孩子,他就更不能要了。

无论如何,不要孩子,不仅于王小波和李银河都没有遗憾,而且还应该庆幸,若非如此,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必将少了一道璀璨的光芒。

在人生最重要的20年,王小波的世界只有李银河,而李银河则为王小波的创作打开了灵感的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银河透露,自己从小就对虐恋有感觉,跟王小波在一起后,渐渐将王小波“掰弯”。她在社会学、性别等领域研究时,王小波也曾参与其中,甚至有一次为了协助调查,王小波还溜进男厕所偷拍。

显然,这样的环境和经历也深深影响了王小波的创作。所以在他的成熟期的作品中,“性”描写随处可见,也正因此,他的小说出版,往往比写作还要困难。《黄金时代》就是典型。

1991年,《黄金时代》在台湾获《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王小波拿到了25万台币的巨款后,信心大增,马上辞去人大的工作,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扑面而来。

因为书中大量的“性”描写,《黄金时代》在香港就开始遇冷,书商为了销量,将其当做风月文学销售,取名《王二的风流史》。而在大陆,直接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出版,兜兜转转,最后是华夏出版社的赵编辑自作主张,让其面世,为此她还遭到严厉的指责,大病了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黄金时代》的“性”描写,王小波曾有解释:

“小说中存在的十分多的性爱描写,这是不需要掩饰的事情。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性爱是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我认为对此即不需渲染,也无须掩饰,因为它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坦荡善良的人之间,性和其他事一样,都可以讨论,其中的痛苦、快乐,也可以得到共鸣。”

正是因为秉持着这样的创作态度和理念,所以王小波的小说中性爱世界,注定与众不同,读者能在其中感受到作者传达出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部描写特殊时期,21岁的知青王二与26岁的队医陈清扬恋情的故事。在粗粝荒诞的环境下,两人的灵魂却是敏感而高贵的,以致关于他们“性”描写,都是清新干净的。譬如:

陈清扬坐在竹床上,月光从门里照进来,照在她身上。我站在地上,她用腿圈着我的腰……她像澳大利亚考拉熊一样抱住我,往我脸上吹热气。最后月亮从门对面的窗子里照进来,这时我和她分开。

充满童趣的描写,让人一看便知,高大魁梧的王二和娇小玲珑的陈清扬,在荒诞的环境中也有真挚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如:

陈清扬说,在章风山上,极目四野,都是灰蒙蒙的水雾。忽然间觉得非常寂寞,非常孤独。

凡此种种,触目皆是。而在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读者也能透过妙趣横生的文字,在荒诞的历史中,做一次深刻的反省。

大咖有话说

目空一切的王朔曾放出狠话:“中国写小说的,也就《红楼梦》及格”,然而在谈到王小波时,王朔却脱口而出:

“小波是好样的,他活着,我不如他”。

冯唐则自称甘当王小波的门下狗。他去世后,引来粉丝无数。喜欢王小波,已经不是单纯的喜欢一个人,而是喜欢特立独行、坚守内心的自己。

推荐王小波的代表作《时代三部曲》,之前买149元,现在只需要98元,便能在如沐春风的文字里,与最有趣的灵魂相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购买。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一些道理,遇到些有趣的事情。倘若我能够如愿,我的一生便算成功。——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