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残酷的,战场上两军对垒殊死搏杀,最凶险、伤亡率最高的场面就是白刃战了。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在一些史实资料中,我们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一方发起白刃战时,另一方会非常默契地选择接战。

为什么当对手端着刺刀杀过来,杀红了眼的敌人不用枪而同样选择用刺刀回应呢?其实,这不仅仅牵涉到军队的勇武精神,还涉及枪支特性、战术应用、后勤保障等很多因素。简单来 说,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发起和面对白刃战,选择刺刀对刺刀,这真的是最无奈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比拼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这在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都是客观存在的。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任何一个国家领导或军事主官都不会轻易让战士的生命白白消耗。比如,在冷兵器时代,无论是在攻城战还是野战中,军队都不会贸然展开“人海战术”,而是首先通过投石机、弓箭等远程武器对敌军进行远程消耗打击。

而到了热兵器时代,空中的飞机,陆上的大炮、重机枪,以及海上的舰炮都会成为消耗战的首选。等这些技术兵器“表演”结束后,双方士兵也会凭借着手中的枪械进行远程互射。甚至,在一战时期,交战国之间还演变出了大规模“战壕战”。简单来说,能够用枪招呼对手,任何一名士兵都不会轻易露头,更不用说悍不畏死地冲锋陷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当战争演变成为了拉锯战、持久战和消耗战,任何一个国家的后勤物资都会消耗殆尽。甚至,在很多激烈的战斗中,一些军队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局面,这个时候,他们依仗的就只有手中的刺刀、工兵铲等装备。

狭路相逢勇者胜,白刃战不可避免。需要说明的是,战场上的气氛非常紧张,很多士兵神经高度紧绷,往往会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比如在二战后期,苏军集结重兵攻入德国首都柏林,当时的最后一战就发生在德国国会大厦。

面对强大的苏军,防守在这里的德国党卫军表现得极为强悍。他们利用预先设置好的火炮、重机枪等武器给予苏军重创。在消耗所有弹药后,他们依然没有投降,而是主动发起了白刃战。

据一位参加过此次战斗的苏军老兵回忆,当时德军完全进入了疯狂状态,数百人利用手中能够拿到的各种刺刀、匕首等冷兵器展开肉搏。德军的疯狂也让苏军受到影响,很多苏军士兵甚至主动丢掉手中的波波沙冲锋枪,参与到这场血腥白刃战中。尽管最终苏军将红旗插上了帝国国会大厦楼顶,但这段惨痛的回忆,让无数老兵不愿意再回想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德军士兵相比,日军士兵更是对白刃战“情有独钟”。几乎在任何一个战场,当对手主动发起白刃战时,日军都不会开枪还击,而是选择用白刃战的方式解决。一方面来说,日军的制式步枪“三八式”本来就比较长,非常适合白刃战。

再加上日本非常注重基础军事训练,很多士兵从小就接受了拼刺训练,日军个人单兵素质强悍,拼刺技术也非常出众。另一方面,日本虽然工业实力强,但资源相对匮乏,极度依赖海外运输。而在资源分配方面,日本也一直存在陆海之争。

由于日本海军要修建航母在内的很多大型战舰,留给日本陆军的钢铁等资源非常有限。为了在战场上弥补弹药不足、火力不够的缺陷,日军为“三八式”步枪配备了刺刀,也十分推崇用白刃战解决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刃战的确是对军人意志的考验,很多国家的军人都把敢于参加白刃战视作军人的荣耀。这其中,从小受到“武士道精神”与“军国主义”荼毒的日军尤其明显。比如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骑兵连被日军王牌骑兵联队包围,日本的骑兵是一支贵族化部队。

根据历史记载,日军骑兵部队装备完全向西方看齐,除了配备马刀和专业马枪之外,重机枪、火炮等装备一应俱全。而当只有几十人的中国骑兵部队发起冲锋时,这支日军骑兵部队也没有动用枪支和火炮,选择最原始的骑兵冲锋对决。可以说,这也是一场马上的“白刃战”。对于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军来说,能够用拼刺战胜对手,这才是最大的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弱,后勤供应差。在很多战场,中国军队主动发起白刃战的次数也更多。比如在“石牌要塞保卫战”中,就爆发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当时,日本陆海军联合对重庆发起攻势,石牌作为重庆的门户,成为中日军队争夺的重点。

尽管中国军队在石牌周围部署了15万军队,但由于缺乏武器装备特别是重火力,很难支撑多久。面对日军精锐部队第三师团的猛攻,眼看防线即将全面崩盘,中国军队最高长官胡琏将军立刻动员士兵发起白刃战。

于是,上万人在石牌展开了肉搏。由于双方士兵完全搅在了一起,火炮也无法发挥威力。战争非常残酷,在三个多小时的战斗中,共有超2000名日军被斩杀,中国军人也牺牲超1500人。日军原本希望用白刃战来宣扬军威,彻底击垮中国军人的战斗意志。然而他们没有想到,为保家卫国而战的中国军人悍不畏死,迸发出了超乎想象的能量,甚至很多士兵选择与日军同归于尽。“石牌要塞保卫战”的胜利,不仅对保卫重庆意义重大,也给予抗日军民巨大鼓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即便是十分热衷于白刃战的日军,他们其实也并非真的是死脑筋。毕竟,日军士兵普遍射术高超,当敌军端着刺刀密密麻麻扑上来,无疑就是一个个活靶子。在这样的前提下,日军选择不开枪,其实主要是受到了枪械性能的限制。

因为在二战时期,各国的制式步枪普遍还比较落后,基本都是以栓动步枪为主。栓动步枪和现在的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操作复杂,进而导致射速不够快。因此,当敌军快速扑过来的时候,防守一方的士兵本来就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再在紧急状态下拉动枪栓瞄准射击,往往要耗费很长时间,射击精度也大打折扣。

要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往往你才开了一枪,对手就已经扑到了战壕中。在近距离作战中,刺刀的威力无疑更强。为了避免贻误战机,以刺刀对刺刀无疑就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步枪的射程也是影响白刃战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二战时期的制式步枪有效射程都在400米以上。在远距离对射中,步枪的威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而当一方发起冲锋不断拉近距离后,步枪的缺陷就凸显出来了。因为距离过近,步枪射出的子弹往往都会形成穿透杀伤。

要知道,战场上敌我难分,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射出的子弹打中的是不是敌人。就以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来说,它的枪身长达127.6厘米,加上刺刀的话总长度达到了170厘米,几乎达到了一个成年人的高度。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射击精准度,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到了白刃战拼刺的需求。

毕竟,一寸长一寸险,日军士兵身材普遍矮小,装备“三八式步枪”可以对拼刺有所帮助。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在远程射击时能够被当做狙击枪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在近距离射击时往往会造成各种误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射击初速快,“三八式步枪”子弹都会形成贯穿伤口,子弹不会在身体中停留,还会继续射向前方目标。由于距离过近枪身过长,日军士兵也无法通过不停扭转瞄准确认目标。

因此,白刃战中日军士兵不仅不会选择开枪,而且会事先退出枪膛里的子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误伤战友。再加上日军十分自负,自认为自身的拼刺技术天下第一,因此更不会选择开枪了。

只能说,在白刃战中选择不用枪的军队,必须拥有一流的单兵拼刺技术。在和比自己实力弱的对手较量时,白刃战尚且可以发挥威力。但如果面对装备更为精良的强悍对手,就只能徒呼奈何了。同样是日军,在遭遇苏军和美军时,就遇到了大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日军在占领我国东北之后,一直防备着苏联。而在二战后期,苏军派出了强大的装甲集团,很快就击垮了拥有上百万人的日本关东军。其实早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就见识到了苏军装甲洪流的威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苏军,日军就算想用白刃战都没有机会。

和苏军相比,美军更是富得流油。在全面介入二战之后,美军高层一开始就未雨绸缪。因为日军极为擅长白刃战,美军士兵在单兵拼刺格斗方面远远不是对手。因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军就针对性做好了两手准备。

这第一手准备的就是强大的火力配置。特别是在击败日本联合舰队之后,美军全面掌控了太平洋地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在此基础上,美军为一线部队配备了大量轻重火炮,为的就是在第一时间进行饱和式打击,尽最大可能消灭日军有生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日军为了防止美军快速推进,就派出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第6师团前往布干维尔岛。这支部队极为凶悍,战斗力一流,很多老兵都善于白刃战。1944年3月,骄横无比的日军第6师团对驻守在布干维尔岛的美军发动猛攻。当大批日军登岛向美军阵地发起白刃战冲锋后,他们却等来了灭顶之灾。

美军根本就没准备和他们进行白刃战,而是直接以梯次配备的炮火招呼对手。除了6个75毫米山炮连之外,美军还整合了陆海军的炮兵精锐,在阵地后方部署了两个155毫米榴弹炮营和六个105毫米榴弹炮营。

突如其来的炮火覆盖,再加上数量庞大的轻重机枪、迫击炮与火焰喷射器,立刻让采用人海战术的日军死伤惨重。除了地面炮火之外,游弋在近海的美军战舰也参与了战斗。相对来说,作为进攻方的日军第6师团仅配备了4门榴弹炮和12门山炮,炮弹总数也只有1500发。自始至终,美军都没有给日军白刃战的机会。在立体火力打击下,日军第6师团伤亡达12000多人,彻底失去了战斗力。而在这场攻防战中,美军的阵亡人数仅有2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出来,凭借火力上的优势,美军不仅可以大量消灭对手,还能有效保护己方的有生力量。尝到了甜头之后,美军进一步强化了火力配置。特别是在针对日军的白刃战方面,尤其做好了防御强化。当时,除了部署在一线阵地的轻重机枪、迫击炮、火焰喷射器之外,几乎所有美军士兵都配备了防御性武器——1911式点45口径勃朗宁手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M1911半自动手枪。

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的这款手枪一直是美军的制式手枪。它的作用正是在近身搏斗中体现出来的。在瓜岛战役中,一旦有日军发起白刃战,美军士兵在近距离都会直接用M1911半自动手枪。它威力大,射速快,在近距离堪称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美军还为一线士兵配备了大量M1卡宾枪与汤姆逊冲锋枪,这两款枪械也非常适用于近距离作战,属于制式手枪之外的自卫型武器。比如M1卡宾枪因为射速高,后坐力小,精度也不错,尽管杀伤力有限,但可以有效阻止日军发起冲锋。

而在岛屿和丛林作战中,美军可以使用汤姆逊冲锋枪连续进行火力压制,就像“割韭菜”一样收割日军士兵的生命。

要知道。美国财大气粗,工业实力雄厚,“战争机器”全力开动后,武器装备的产量相当惊人。据统计,仅仅是在二战期间,美国就生产了超140万支汤姆逊冲锋枪。只能说,和真正强大的对手过招,白刃战真的没有用武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大家应该都明白了,白刃战中双方选择刺刀对刺刀,绝对不是“绅士风度”,而是受到了武器性能的限制。

以拼刺见长的日军能够在和中国军队的较量中占据优势,但面对装备了大量火炮、手枪和冲锋枪的美军,等待他们的就是被屠杀的命运。

自二战结束以后,白刃战的舞台也变得越来越狭小。毕竟,各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后勤保障系统也更加专业和完善。在任何战术和计划中,保证战士的生命都永远是前提和关键。有千百种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惨烈的画面发生,自然无需再以命相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