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加速撤离,两个亚洲最大经济体之间的摩擦,还在继续。

日本经济产业省10月份针对约5300家日企海外法人进行调查后发现,截止今年中旬,日企在华的设备投资额已经连续7个季度低于在欧洲的投资额,显示日本企业加速撤离在华业务。

数据显示,今年4至6月,日企在华的设备投资同比减少16%,这是自2016年1至3月起的8年来首次低于欧洲水平。

就在今年3月份,我们还宣布了吸引外资的24条举措,其中就包括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落实税收支持等。

这些吸引外资的举措毫无疑问,就是为了拉动投资继续投资在华业务。

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外国企业的动作依然缓慢。今年4至6月,外资的对我国直接投资三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流出大于流入的情况。

而在外资流出之中,又以日企最甚,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所有外资中,最受国人不那么待见的,可能就是日企了。

尽管这次日企撤离加速,有网友表示大快人心,但对我们而言,可能还是弊大于利。

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历史渊源是始终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尽管商业上的问题应该归商业,但当这种历史意识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就必然会影响到商业上的东西。

事实上,日本对历史有没有反思呢?

在罗sir看来,至少一部分日本人对历史是有所反思的。

看今天的中日关系,我们就有必要梳理一下历史。百年前的甲午战争,应该是中日正式的近代战争。

接下来1905年,日本驱逐了占领东北的沙俄。在这之后,日本人开始对华是有所改观的。

反映到具体的措施上,就是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创立的同盟会,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支持当时的反清志士。

此后,日本又试图控制我们,尤其是在民国成立以后。到918事变,七七事变,这都是日本抹不去的原罪,也让我国的命运,走上了灾难的岔道。

二战之后,在国际组织的督促下,日本国内对军国主义的清算还是比较彻底的,麦克阿瑟也给日本制定了新宪法,让日本天皇成了虚职,日本也不能保留国防力量,只能保留自卫队,因为没有国防军,也大大削弱了日本的对外影响力。

到了70年代,日本开始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就是日本的漫长还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漫长还债”,在某种意义上是应该的,因为日本没有进行战争赔偿。

因此,在我们引入市场经济后,日本无偿援助了数千亿元,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国的现代化崛起,但日本也因此换来了巨额的利润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双赢的。

引入市场经济的时候,高层也曾赴日本访问,此后中日关系迎来了一段蜜月期。

但蜜月期也并不长,断断续续,在这个过程,日本一些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对我国的历史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正视。

到今天,日本对华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

岸田文雄此前访美的时候,在美国会做了一个演讲,其演讲内容大致就是日本要承担领导亚洲的重任,其目的也不言自明,那就是为了威慑我们。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18年中美关系逐步转向,日本也借此逐步向美国靠拢。随之而来的,国际局势开始变得愈发复杂,最终也牵扯到了外资的流动和走向。

经济上的热战,在今天来看事实上已经打响了,也令人担忧新冷战的到来。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战的进程一旦开始,双方就会展开全方位的实力竞争,从经贸、关税、科技封锁,双方采用各种方法试图遏制对方的实力。

这里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由于双方都想取胜,但又不能付诸于“武力”,因此就延伸出了另一个结论,即冷战大概率是持久战。

因为双方都有核武器,风险高、代价大,必然只能转化为经济、技术上的竞争,而这种层面的竞争,也几乎注定了在时间上,会有持久性。

更重要的还在于,冷战一旦开启,是没有所谓的“退出机制”的。

竞争,必然会涉及到军事、科技、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今天我们感受到的外资减少,其实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以电影为例,过去进口片的比例也开始大幅减少,竞争是全方位的。

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对我国发动的贸易关税,本质上并不是什么冷战应对措施,仅仅只是为了让我们到谈判桌上谈判。

但后来事情的走向开始变得不可预测,新冠病毒的出现,乃至于俄乌冲突,都加剧了冷战意识形态的转变。

而这个时候,作为邻国的日本,在历史的影响下,以及最近发生的伤人事件下,都成了一个个因素,单独来看,这些因素影响不大,但聚在一起,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外资也是这样,单独来看,一个日企能够有多少呢?

但在华日企总量已经突破了上万,这上万家日企背后的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单独一个来看,不值一提,但上万家日企汇聚在一起,就是不小的经济力量;它是市场经济的催化剂,日本固然可恨,但能够给我们提供就业、创造税收的日企,我们应当抱着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心态去看待。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