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去世那天,大嫂李秀芬一边擦眼泪一边指挥着村里人布置灵堂。
她神情凝重,语气急切:“这些白布得挂高点儿,别松松垮垮的,这可是咱妈最后的体面。”
我站在一旁,看着她忙前忙后,心里五味杂陈。
婆婆活着的时候,大嫂总是喜欢当着大家的面做事,每次给婆婆买东西,总要拉着我们姐妹几个一起去,搞得人尽皆知。
那时,我觉得她有点做作,像是为了刷存在感。
买个营养品、几件新衣服,都要大张旗鼓地说:“这可是我专门给妈买的,大家都看看。”
我跟老公私下里还嘀咕过:“她这是给谁看呢?就不能低调点儿?”
老公也赞同:“唉,秀芬就这脾气,爱显摆,图个面子呗。”
可如今,站在灵堂前,看着大嫂泪流满面的样子,我心里有些动摇了。
她的伤心不像是装出来的,反倒透着一种深深的自责和愧疚。
再想想这些年她为婆婆做的事,虽然表面上看她风风火火,但其实婆婆晚年的衣食住行,大嫂确实尽心尽力。
正想着,大嫂一边安排着客人,一边转头看向我:“小霞,咱妈的寿衣我前些日子刚给她买的,你看,要不要再搭配点啥?我怕还不够体面。”
我心里一震,这大嫂果然连这种事情都提前想好了。
大嫂的这句话让我愣了一下,回想起婆婆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每次逢年过节,大嫂都会张罗着给婆婆买各种东西,不管是过冬的棉袄还是夏天的凉鞋,都要大张旗鼓地给我们姐妹几个看:“瞧,这是我特地给妈买的,可暖和了!”
然后她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村里人:“这可是我给妈买的,妈穿着可高兴了!”
我那时总觉得,她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她孝顺。
但现在,站在灵堂前,看着她为婆婆忙前忙后,泪水不时从她的眼角滑落,我忽然觉得自己可能误会她了。
灵堂里,来吊唁的亲戚朋友越来越多,大嫂抹了一把泪,忽然拉住我低声说道:“小霞,你知道吗?我这么多年为什么总是买东西给妈,还得让大家都知道?”
我愣了愣,不解地看着她。她的神情忽然变得异常严肃,似乎有什么话藏在心里很久了。
大嫂继续说道:“其实,我早知道妈心里委屈。年轻的时候她苦,老了以后也没有享过什么福。村里那些老人家,谁的儿女孝顺,谁就能抬头挺胸。我只想让妈在这些人面前能有点面子,让她知道,她也有儿女在意她。”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带着一丝沙哑:“我知道,我这人性子急,做事大大咧咧的,可能让你们看着不顺眼,可我是真心想对妈好啊……你们可能不理解我,但我希望妈理解。”
我心里像是被什么狠狠撞了一下,过去那些对大嫂的种种不满,瞬间烟消云散。
原来她那种大张旗鼓地“显摆”,背后藏着的是她对婆婆深深的爱与愧疚。她想让婆婆感受到自己被儿女疼爱,她怕婆婆心里不安,不想让她再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秀芬姐……”我轻声开口,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明白了,我以前错怪你了。”
大嫂看着我,苦笑了一下:“没关系,谁看着都觉得我是在作秀。可我就是想让妈过得好,不管别人怎么说。”
就在这时,堂屋里响起了唢呐声,村里的老人们陆续来上香。
大嫂忙前忙后,指挥着亲戚们安排各项事宜,几乎每一个细节她都要过问。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但整个人依然绷着一股劲儿。
我站在一旁,看着大嫂的背影,心里百感交集。
她的孝顺不是表面上那些“显摆”的行为,而是一种深藏心底的责任感和爱。
此刻我终于明白,她总是想让别人知道她为婆婆做了什么,不是为了自己赢得什么名声,而是为了给婆婆最后的体面。
最后一夜守灵时,我和大嫂坐在一起,静静地守在婆婆的灵前。夜风轻轻吹过,纸钱在风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我看着大嫂那疲惫的脸庞,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像她一样,好好对待父母,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儿女的温情。
婆婆走了,但她走得有尊严。她的晚年没有那么多物质上的享受,但她得到了儿女的尊重和爱。
大嫂的那些“显摆”,如今在我眼里不再是多余的动作,而是她深深的心意。或许正因为大嫂的那些举动,婆婆心里才会有一丝慰藉,带着这份安慰平静地离开了我们。
天色渐亮,灵堂里的蜡烛熄灭了,新的太阳缓缓升起。
婆婆的离去让我明白了许多,也让我学会了珍惜。
我心里默默发誓,以后一定会更加理解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辈的老人,他们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照顾,更是心灵上的温暖和尊重。
大嫂轻轻叹了口气,抬头望向远处的天际:“妈走了,日子还得继续。我以后会常回来看你们的。”
我点点头,看着她疲惫的脸,心里满是感激。
这一场生离死别不仅让我看到了亲情的重量,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什么是孝顺。大嫂的行动让我懂得,孝顺不是一时的表现,而是一生的坚持与爱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