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个大爷,每天去工地捡柴火、废旧钉子、纸片等。

大爷家在一楼,把捡来的东西都堆放在阳台上,形成了安全隐患。

小区物业对大爷家,多次清理,但是隔不了多久,又会堆积起来,让人头痛不已。

其实,在很多地方,或者大家庭里,都有类似“大爷”的人。

别急着对老人烦躁,从老人的人生经历和思维去看,就会发现,他们什么都舍不得扔,症结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松鼠效应:穷怕了,总是担心缺衣少食。

在森林里,松鼠为了安全过冬,在秋天里会准备很多的食物。

为了储存食物,松鼠会找到树洞,并且把食物放在里面。

树洞多了,松鼠自己都会忘记一些树洞的位置。

到了春天,被遗忘的树洞里,食物腐烂。

事实上,松鼠在一个冬天里,也吃不完那么多食物。

这就是“松鼠症”——过分担心自己没有吃穿,因此过分囤积物品。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老人,他们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或者更早。那年头,人们主要以种地为生,城里人也是凭票去购买吃的穿的,物质难以得到满足。

就拿我的父母来说,他们在山沟沟里,种地一辈子,零花钱就靠去集市卖菜。孩子们读书的钱,靠家里养猪。

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父母就为吃的发愁了。有时候要去邻居家借柴米,才能扛过去。

过年,父母也是很怕的。因为家里物资少,做不成什么好吃的,客人来了,端上桌的东西,非常寒酸。父母穷,但是面子还是要的。

有时候,为了过年体面一些,父母会准备两个月。冬至就做腊肉腊鱼,腊八就做豆腐等。

最令人担心的是,家里有孩子读书,忽然就要去县城参加比赛,要路费,报名费。父母摸一摸口袋,一分钱都没有,这很是难堪。

父母也品尝了借钱的痛苦。去亲戚朋友家,一开口就是说好话,回头还要送礼,表示感谢。

看清了老人的成长历程,再看他们当下的日子,就知道“囤积癖”有多严重了。

很多老人是没有退休金的,他们的养老钱,主要来源于“过去的积累”。看这积蓄慢慢减少,他们是很有危机感的。

若是儿女不给钱,老人自己的积蓄也没有了,这就真的生不如死了吧。这也促使老人不断囤积。

一些老人,就是进城之后,有了退休金,还保留农村的习惯。他们的生活习惯,停留在过去“缺衣少食”的年代。

捡垃圾的老人,也许是退休金五六千的老人;抢夺免费蔬菜的老人,也许是有两套房子的老人。

一直觉得自己缺少什么,那么就一直在填补空缺,永无止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鸟笼效应:想多了,总以为以后都用得上。

有一个退休教授,过生日的时候,有朋友送来一只鸟笼

教授是不喜欢养鸟的,但是碍于面子,没有丢掉鸟笼,随意摆放在客厅里。

有客人来了,觉得很奇怪,就问:“这个空鸟笼,是因为鸟已经死掉了吗?”

提问的人多了,教授就很难受,一次次回复,也显得没有说服力。

为了避免客人提问,教授终于决定,养一只鸟。

这就是鸟笼效应——为了不浪费某样东西,就多了另一样东西。

我的祖母,一辈子都节俭。

有一个夏日,家里的一碗青菜,有一点点馊味了。祖母坚决不允许谁把青菜倒掉,而是去村口的小卖部,买了一小碗米粉。

青菜加米粉,就变成了我的家乡的传统菜肴——剩菜米粉。

老人们说起“剩菜米粉”,都以自己手艺不错为骄傲,丝毫没有觉得不妥。

终于有一天,祖母吃了剩菜,肠胃有问题,被送进了卫生院,花了几十块钱药费。

可是祖母也没有改变“不浪费”的习惯。她认定,什么东西,一定是有用的,今天没用,但是也许明天有用。

我的祖父,懂一点点木工技艺。他因此就到处收集废旧的木板。

大家都说:“现在的木板,用不着了,就是建房子,也是用铝合金,钢筋水泥。”

祖父说:“以后家里有孩子出生,木板可以走摇篮,小玩具车。”

多年后,祖父也拿出木板,做了一个摇篮,但是粗制滥造,也没有人用。最要紧的是,大部分的木板腐朽了。

我的母亲,买了一箱苹果,过年舍不得吃,年后也舍不得吃。开春的时候,发现苹果开始腐烂,大家伸手去拿苹果。母亲来一句——别急,把一点点烂的,削掉烂的部分,先吃掉。

更绝的是我的父亲,为了不让门口的废品淋雨,修建了一间小屋,耗费了七八百元。后来,小屋还维修了多次。

所有的废品卖掉,也没有到五百。

很多老人,把一件废旧的东西当成宝贝,留下来,以后用。事实上,根本不要用,也用不上。他们已经跟不上趋势了。

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鸟笼”扔掉?这是匪夷所思的。但是从正常思维,是想不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什么都舍不得扔,会导致生活环境变差,会衍生多余的费用,也会导致做人很犹豫。

因此,作为年轻人,要帮助老人,学会边走边扔。

其一,一家人一起来,定期整理,让环境变好,并且让老人感受到好环境带来的幸福感。

其二,给老人做一个长期规划,让老人不再因为缺少物资而担忧。以后什么都有保障,老人囤积的想法就少了。

其三,学会及时处理物品,做出物品利用的判断,囤积必备的,扔掉可有可无的、利用率很低的。

《断舍离》中写道:“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

老人们,扔掉了内心的执念,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才会真正舒服起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