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晋顾恺之曾创作了一幅绢本水墨设色绘画作品,名为《女史箴图》,可惜的是原作已失传。但这幅画却承载了中华千年历史,历经了几代王朝的浮浮沉沉。其价值已经远非一幅画,或者一个故事所能概括。

这一幅画笔墨处,滴滴血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画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著名的傻儿子司马衷继位为帝,太子妃贾南风封为皇后。从这一刻开始,西晋的国运彻底被改变。也是这一年,一名叫张华的男子被任命为太子少傅,不久后因为被宰相杨骏嫉恨,被排挤出朝廷。

张华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其人学识渊博,忠心耿耿,很有气节和风骨。宰相杨骏和皇后贾南风也并非同一阵营,几番争权夺利暗潮汹涌后,杨骏惨败,三族被诛杀。

张华因为声望一直很高,被贾南风等人看重,想要依靠他摄政。

大事小事都要咨询张华,但听不听是另外一回事。

杨骏死后,朝政大权彻底归于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的屠刀霍霍开向皇后杨芷,她误会杨芷曾中伤自己,欲除之而后快。张华建议贾南风可效仿古人,留点余地给自己。如果非要废太后的话,只废个名号罢了,还留着杨芷在宫中颐养天年。

贾南风不准,她一向行事狠辣,习惯斩草除根。

于是张华的话成了耳旁风,太后杨芷被废除后,在圈禁中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南风迟迟无法生育,还阻止司马衷宠幸其他妃嫔。她曾听闻某个妾氏侍寝怀孕了,她竟生生将胎儿从腹中挖出。其人之狠毒,让皇帝都心生忌惮。

为此,贾南风想生孩子便更难了。

张华眼见贾南风把持朝政,将前朝后宫弄得乌烟瘴气,他没有办法,只能尽心辅佐,弥补缺漏。贾南风这面刨坑,张华那面连夜再给填平。正因为张华的鞠躬尽瘁,西晋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天下安定。

可张华一己之力,终究难抵贾后荒唐。

张华决定劝谏贾后,希望她回头是岸。

张华写了一篇《女史箴》来讽刺贾后专权,亲族势力强盛早晚要成为祸患。这篇《女史箴》其中不乏一些封建说教的内容,以现代眼光来看,就是以“三从四德”来驯化女性,希望贾南风能够效仿前人,成为贤妇。《女史箴》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可在西晋的时代背景下,又是贾南风这样一位恶毒荒淫的女人,张华的这篇《女史箴》显然药效不够猛。

贾南风根本就没走心,继续我行我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衷有个一不小心被保全下来的儿子叫司马遹。贾南风的母亲曾劝女儿:你也自己生不出来,不如对太子好点,将他当成自己亲儿子,以后也能享皇太后的礼遇,何乐不为。又不用亲自生,还能白捡现成的。

可贾南风非是不听。

在她的人生教条里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她要将命运和权力都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绝不会赌在一个毫无血缘的男人身上,对于丈夫司马衷如此,对于太子司马遹更是如此。贾南风便开始运作要废除太子。

此时张华听闻消息,但也没有办法。

张华对老友说:废太子,你我知道和不知道又能怎么样。没有昭示我们,便不可唐突行事。若昭示了,又能阻挡什么呢。

也是这个时期,一位著名的顶流偶像闪亮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299年,丑后贾南风思前想后睡不着,命人将第一美男子潘安请进宫。两个人在屋内窃窃私语密谋良久,之后民间便因潘安曾侍奉过貌丑又荒淫的贾南风,而将其表字“仁”去掉。

这俩人嘁嘁喳喳研究什么呢?

贾南风想要废太子需要师出有名。于是,她灌醉司马遹,让他醉眼迷离的抄了一篇文章,然后在通过潘安之手将太子手稿篡改成了一篇谋逆之作。

贾后拿着太子的手稿大作文章,张华等人力保司马遹,贾后才放弃杀太子的建议,改为将其废为庶人。

《女史箴》这篇文章一共十二个故事,分别是不同朝代的贞烈女性典范。比如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晋顾恺之根据张华的这篇《女史箴》创作了绢本画。原文十二节,画作也分十二段。其用色典雅,人物服饰细节考究,身姿飘逸,神色随着故事情节而富有变化,生动又逼真。

这幅画让《女史箴》从故事说教正式走向艺术性,也预示着中国绘画的审美转型。

2、这副画有中华千年文明的历史脉络

贾南风一手促成了八王之乱,之后西晋开始乱杀,到了东晋更是四分五裂。顾恺之创作的这副图经历了东晋的天昏地暗,又辗转到了南北朝时期,见证了刘裕开创刘宋时代,又一再飘零,经历了五胡十六国,胡汉融合的新兴时期。

世道混乱,画作也跟着颠沛流离。

在唐之前,《女史箴图》一直在内府和民间流浪,没有人知晓去向。在唐初期,有人曾见过一眼,而后又不知所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贞观十三年,《女史箴图》被找到,收入唐内府,盖有弘文馆印。此后,凡是经手此画作的,都会留下些印章和题跋。也是在唐时期,有人临摹了《女史箴图》,与原画不相上下。

唐末又逢战乱,画作再次遗失,到宋时,画作被收藏在刘有方家,宋徽宗将其收入内府。

上面更是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词句11行,文学价值不可估量。

宋亡后,画作再次流落民间,无数文人苦寻而不得。不知道权臣严嵩是靠什么本事将此画作收藏了起来,他垮台后,《女史箴图》终于到了爱画之人手,明画家顾正谊盖印。

通过画作上的提拔和盖印,可以窥见每一次朝代更迭,每一任主人的命运起伏,可以说一部《女史箴图》藏了半部的中国历史。

尤其是这幅画作最后到了清朝乾隆爷的手里,众所周知,乾隆帝的爱好就是盖章,这幅画上乾隆的印章最多,他甚至还在画的背面画了兰花,可见对《女史箴图》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的是,这期间流传下来的画作其实已非顾恺之原作,而是唐摹本。唐摹版是最接近原作的,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但这幅画并没有在清朝得以保全,它在1900年迎来了致命的打击。

八国联军冲入北京城,文盲式的践踏和掠夺,将这副画野蛮的撕裂带走,原本十二段的画作只存下九段。可他们并不知晓这副画作的价值,也不懂得中国丝绸的保管和修护,他们甚至不懂上面的文字之美,也不懂那些篆刻着历史更迭的印记。他们生生的裁断了《女史箴图》,并用日本画的形式装裱,无疑是更深的羞辱。

因为他们的野蛮,明清时期文人留下的题跋都已被毁,形成了历史断层,并且画作已经出现了掉渣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为了感谢中国对他们的帮助,想要赠礼中国,他们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潜水艇放在一起,让中国二选一。

积贫积弱的我们,别无选择。

如今故宫博物馆存放的是宋代摹本,而唐摹本还在大英博物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