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熟知的历史,通常都是没错的,但是,随着许多考古工作的进行,一些历史常常会被推翻。诸如我们的文字,人们常常认为今天的汉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化而来。实际上,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文字,在甲骨文之前,肯定还有源头。

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不但有比甲骨文早几千年的陶文(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而且有些陶文与甲骨文几乎一致,甚至自成体系,比如丁公陶文、龙虬庄陶文等。只不过西方学者不承认,剑桥中国史甚至直接从秦汉开始,仿佛夏商周不存在(或者不真实)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考古专家在对喇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再次推翻了一个记录。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距今超过4000年。与以往的遗址不同,喇家遗址是由地震、泥石流等灾难造成的。当时,部落人们正在吃饭,忽然出现了地震,很多人死于非命。地震之后,山洪和黄河大洪水又接踵而至,最终把这个部落埋在地下数千年。

在现场发掘时,不但出现了很多具骨骼,还出现了许多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等等。但专家并没有被吸引,当他们把一只倒扣着的套碗翻过来时,忽然看到了碗中陶土上有一样东西,细细长长,就像面条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人们还不确定,只是进行大量多角度的拍照。

后来经过高科技机器分析这个面条状的东西,人们才确定,这就是面条。4000年前的苗条,这再次打破了中国面条起源时间的记录。此前,人们一直以为,东汉文献中的“水溲饼”“煮饼”是面条的起源,距今不到2000年。

可以说,碗底面条的发现,直接把中国面条出现的时间,往前推了200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碗碗底的面条,属于细面,长约50厘米,直径约0.3厘米,看起来黄黄的,很像中国西北部小麦粉做成的拉面。但据分析,这份面条的材料并不是小麦面,而是粟米粉和少量黍粉混合成的面。

为了验证结果,专家用粟粉和黍粉制作面条。但用现在人制作面条的方法并不能成功,多次试验后,才发现正确的步骤:首先把粟和黍研磨成粉,有少许带壳谷粒;其次室温水浸泡12小时以上,然后锤砸成面团,放置1小时;第三步,捶砸面团2小时多,加热约15分钟再继续捶砸面团;最后再压制细长的面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制作如此细长的面条。这同时证明了,早在四千多年前,人们就能用粟(小米)做面条了。

当时有这个条件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早在七千年前,人们就制作出了研磨谷物的石墨盘是石磨棒,至于蒸煮食物用的鼎、鬲、甗等也已出现。

同时,专家还认为,这场洪水就是大禹后来治的水。因为洪水太大,直接导致整个北方地区,也即是当时的华夏文明地,被洪水淹没,所以夏朝才迁到河南二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