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在敌人眼皮底下搞小动作,却成为全军推广的一大创举

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胜利,配合停战谈判,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奉命进行第四次反击石岘洞北山作战,给侵朝美军第七师以狠狠地打击。上级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二十三军六十七师来完成。

石岘洞北山之敌,经过志愿军三次反击作战的打击后,又增添了兵力,修筑了大量的有盖沟相连的工事。

为了保证部队攻得上,守得住,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以及后续部队及时不断地投入战斗,六十七师指挥部研究决定:在石岘洞北山正斜面,距敌前沿防御工事120米处构筑坑道。志愿军将士称之为“特别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发起前,攻击部队可以进入坑道隐蔽,同时囤积大量的弹药和作战器材等物资。

战斗开始后,坑道也可以作为二梯队的集结处,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减少敌人飞机和炮火对志愿军人员的杀伤。

构筑坑道要在敌人鼻子底下进行,这是一项十分艰险又极为重要的任务,一营领受了这个光荣任务。

这种近迫作战,在国内解放战争中攻击平原村落作战中使用过。可是在异国他乡的山地,又正值雨季,土湿泥泞、石块坚硬,尤其是敌人居高临下,距离很近,容易被敌人发觉,要隐蔽顺利地完成任务,困难与险阻实在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再大的困难与险阻,在志愿军将士面前,也没有克服不了的。

一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诸葛亮会议,让全营指战员献计献策,再组织有关人员多次去实地勘察,还组织沙盘作业。组织步炮协同的一个方案出来了。在各条通道上,步兵派出警戒,一旦敌人下山来,就给予痛击。

与此同时,由炮兵配合作业,不时向北山守敌炮击,迫使敌人龟缩在工事里。炮弹的爆炸声,掩盖了一营将士在作业中发出的响声和爆破声。

一开始,一营派出一个班,在夜间悄悄地进入预定位置进行开挖,清理土石,打炮眼,填炸药。放炮时,炮兵及时射击配合,不使敌人发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待到黎明时,志愿军将士又拿出事先前备好的松树枝,把坑道口严密伪装,用挖出来的沙石泥土堆上,还插上了松树枝。一眼望去,青山依旧,没有可疑的痕迹,直到此时才撤回阵地。夜幕降临后,一营将士又上山继续作业。

经过连续几个晚上的紧张施工,坑道已掘进几十米。一营投了更多的力量,加快掘进速度。

一星期后,敌人终于发觉了志愿军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对他们是极大的威胁,于是多次出动兵力,妄图进行破坏。

由于一营指战员事先周密布置,炮兵及时准确的射击给敌人以杀伤,警戒部队用机枪狠狠地把来犯的敌人打回去,敌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可奈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一营指战员就没什么可忌惮了,干脆白天黑夜连续作业,而且三个连队轮流上阵。

将士们在微弱的豆油灯光下,挥动十二磅重的铁锤,不顾汗水泥浆湿透了衣裤,日夜不停地打炮眼。掌铁钎的人,两手的虎口被震得裂开了口,鲜血直淌,只是用绷带简单地包扎后,又继续干。放炮后,他们又冒着令人窒息的瓦斯气味和呛人的烟雾,清理土石。

经过半个多月的顽强奋战,终于打出了一条有7个出口处,长度为120米,可容纳一个加强连或100多名伤员,还可囤积3000多枚手榴弹、70箱饮水和300份口粮等大量物资的坑道。

这是志愿军作战中的新创造,新经验,得到志愿军总部的高度评价,并要求将这一经验在全军予以推广。此后,这个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搞出来的“小动作”,就成为在全军大行其道的一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