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做出了一个让世人感叹的决定——他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卖掉了家族的醇亲王府。

“父亲,你真的想好了吗?这可是咱们住了几十年的王府啊。”

上世纪五十年代,溥仪的父亲载沣沉吟许久,最终将子女们全部叫到身边,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我意已决,不久之后我就将醇亲王府给卖掉,至于住处不用担心,卖来的一部分钱款我会留给你们。”

几个儿女在思考之后,也同意了父亲的举动,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从前那个封建腐朽的王朝彻底成为了过去式,他们必须要开始习惯普通人的身份。

其实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王府修缮和维护的资金太过庞大,他们已经无力支付,就算是留着也只能看这座承载着一个朝代的老宅慢慢衰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载沣出生在1883年,他出生之后,腐朽的清王朝就已经呈现倾颓的趋势了,之后的一切对普通人来说都难以承担,更何况他的身份让他不得不处于风暴中心。

民国之后,载沣离开北京过起幽居的生活,他的选择也让他躲过了战乱带来的灾祸。

这之后他远离争斗,守着整个王府,彻底成为了一个闲散人员。

直到溥仪投靠伪满政府的消息传来,他才露面谴责了儿子的卖国举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不过虽然他痛恨和伪满政府为伍,但是之后醇亲王府的全部开销费用都交由伪满政府负责,这也减轻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压力,让他得以享受晚年生活。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后,醇亲王府失去了伪满政府的帮助,顿时陷入了极大的危机当中。

封建王朝早就覆灭,从前人们不敢奢想的王府也不过是一座供人居住的普通建筑。

载沣不断听说有人打听醇亲王府出租的价格,这让他十分不安。

对于这些晚清的皇室来说,王府有着特殊的意义,不光是一个安身之所,还证明了他们不同于常人的身份。

索性当时明确规定房屋不能够强行占有,他和儿子这才放下心来,开始计划将王府空闲的部分改造为学堂。

这个学堂并不是为了盈利,甚至对家境不好的学生还特设了学费减免的规定,他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王府有一个不被霸占的名由。

新中国成立之后,载沣继续陷入了忧心忡忡当中,不过这次他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年事已高的载沣决定主动将王府出售了,这样不仅能够获得一个更为幽静适合休养的住处,还能余下不少的钱财。

于是他和儿子以九十万斤小米的价格将王府出售给了“国立高级工业学校”,其中一半款项他用来置办住处,另一半则是留给几个儿女们平分。

至此清王朝的皇室宗亲彻底融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过起了低调平静的生活。

资料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1年第15期:溥仪与载沣——一个家族的国家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