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琳,江苏省铜山县人。1919年生。

1937年,王世琳加入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日战争初期,王世琳曾在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任职,后脱离第五十七军参加八路军,于1939年上半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第三团军事教官,第三团一营教导员。1939年下半年,随部编入八路军苏皖纵队。1940年8月,随部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任连长、指导员等职。参加了开辟皖东北和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同年淮海抗日根据地地方武装河沭大队(淮海军区独立团)成立后,为加强河沭大队领导力量,王世琳调任沭河大队政委。1941年11月,东海大队与河沭大队合并为新的河沭大队(团级),王世琳仍任沭河大队政委。1942年冬,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三支队政治处主任。王世琳参加了潼(阳)宿(北)东(海)地区反“扫荡”和反顽斗争。1945年4月上旬,王世琳任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三支队政治处主任。随部南下皖江地区,支援新四军第七师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世琳随第三师独立旅挺进东北,到达东北后独立旅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师独立旅,不久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1946年9月,王世琳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十八团政委。在1947年夏季攻势中,王世琳和团长潘宗元指挥第十八团参加昌图老城攻坚战,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全歼昌图守敌,第六师共歼敌1600余人,缴获长短枪833支(挺)、火炮17门、战马120余匹。第十八团六连荣获纵队授予的“英勇冲杀”锦旗一面。1948年3月,王世琳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团十八政委,东北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五二师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6月,任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天津、宝衡、解放广西等战役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2月,王世琳任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代号“天津二支队”)政治部主任兼南宁市治安委员会主任。1950年11月,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1年第三次战役胜利后,任第一一六师政委。与师长汪洋指挥第一一六师参加了第四、第五次战役、马良山地区阵地防御战和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在第四次战役的注岩里战斗中,与汪洋指挥第三四七团实施勇猛攻击,以神速的战斗动作,精密的组织指挥及猛烈准确的火力,以3个小时全歼美军两个连,创造了光辉的歼敌战例。对于第一一六师的秋季战术反击作战,第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1953年2月作《临津江两岸340天阵地防御作战基本总结》,在关于全军战术反击阶段中指出:“特别是一一六师方面打得出色,发扬了肉搏格斗精神,锻炼了部队,取得了经验,节省了弹药。按现代战争进攻伤亡必大于防御,而我则打破这种规律,我伤亡小,敌伤亡大,敌我伤亡为四与一之比。”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第一一六师采取了“攻克固守,打敌反扑;拉锯式的反复争夺;速打速走抓一把”三种方式。对此,毛泽东主席给予了很高评价:“此种作战,在若干个被选定的战术要点上,集中我军优势的兵力火力,采取突然动作,对成排成连成营的敌军,给以全部和大部歼灭的打击;然后在敌人向我军举行反击的时机,又在反复作战中给敌以大量的杀伤;然后依情况,对于被我攻克的据点,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弃之,保持自己的主动,准备以后的反击。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

在阵地防御作战中,针对由于长期坚守与敌对峙、战斗频繁、坑道生活艰苦枯燥,少数同志怕苦畏难期望换班休息的实际情况,王世琳领导组织全师开展开展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教育,认真做好预选干部工作及时进行调整配备干部,在部队集中、兵员较杂的主要阵地上设立临时党支部,每次战斗前师、团、营组织慰问,开展立功运动,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注重认真细致做好烈士工作,凡战斗中牺牲者的遗体一律运至预定地点安葬,墓前树碑志。如遗体没有棺材,一律用白布扎好。如作战运送困难,根据战斗需要,选择妥善地形掩埋,树立碑记。以连为单位及时举行阵地追悼会,表达对牺牲战友的缅怀和敬意。同时运用烈士的生前英雄事迹,教育部队,号召干部战士化悲痛为力量,为牺牲的烈士报仇,狠狠打击进犯的敌人。

1953年4月回国后,王世琳任第四十二军政治部主任。1957年5月,王世琳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政委。

1955年,王世琳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王世琳后转业地方,任中南局财贸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委副书记。

1988年10月28日,王世琳逝世。(赵连军根据童来喜、顾永俊、刘华领主编《无衔将领——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的军以上干部》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链接: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军以上首长(25)——王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