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8日讯“所有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创作者面对世界的独白。”在日记本的扉页上,李家瑞写着这样一句话。从部队文艺兵到百姓宣讲员,72岁的李家瑞对文艺创作的热爱从未消减。

这几年,“移风易俗”的相关内容陆续出现在李家瑞的文艺创作里。或是舞台上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艺术家”,或是小品里步履蹒跚的“老奶奶”,在李家瑞眼里,他是谁并不重要,能把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艺术传播出去,才是他文艺工作者几十年的初心。

无独有偶,在二十里铺街道江庙村,非遗传承人王纪雷也有这样的初心。

“不办酒席菜一碗,少待客少收钱,不予后人留负担……”这是王纪雷正在为群众表演自己创作的山东落子《新风尚》。只见他右手大拇指稳稳地挑起“咣咣镲”,剩下四指夹着一根细竹棍,左手高高举着一副竹板,“咣——咣——啪”。两样简单的乐器配着朗朗上口的唱词,您别说,还真别有一番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运河之都”,文化任城从不缺少文艺达人。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到特色的文艺作品中,原滋原味又招人喜欢,何乐而不为?

“进小区,放眼望,眼前一派好景象,邻里互助齐善治,里仁为美乐无边……”走进金城街道,欢快的乐舞快板正引得台下观众拍手叫好。欢声笑语间,一股文明新风尚也悄然走进大家心田。

快板里都是讲的我们身边的好邻居,破旧俗树新风,大家伙都跟着唱,我们也变成了移风易俗的宣传者。”在大家眼里,纯朴的歌词朗朗上口,曲调里,饱含的是乡愁。

不远处的济阳街道,小品《婆婆也是妈》则让不少人泛了泪花。

“这故事太有代入感了,演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挺有教育意义的。瞧我感动得都流泪了。”演出已结束,龙行社区居民史书民还不时擦拭着眼角。

如今,“小戏小剧”已成为济阳街道移风易俗的文艺招牌,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也加入到文艺演出队伍中。目前,街道有近30支基层演出队伍,每年为街道、社区输送300余场文艺演出,受众人数达4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不,在长沟镇和李营街道,移风易俗就以文艺汇演的形式让居民群众大饱眼福。

秋意浓。时光恬淡,日子安闲。

听说“村晚”来了,距离演出尚有一个小时,长沟镇水牛陈村运河十三街文化广场里,村民朋友已欢聚一堂。

“经常有演出活动。看看舞,听听曲儿,讲的都是身边事儿,可好了。”村民李阿姨约了两个好友,挤到了第一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营街道,耿村管区的7个村的78名文艺爱好者们也纷纷登台亮相。歌曲、戏曲、小品、快板、三句半轮番上演,引得观众连连叫好。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内容巧妙融入,寓教于乐中引导居民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滨河柏油路边,秋日小花簇拥绽放。一声响鸣打破了村子的宁静,一场村跑活动又“燃”起来了。

借助“梦里水乡”环境优势,喻屯镇接连举办了广场舞、全民健身、村跑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在传递健康理念、友好协作精神的同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文化活动,深在基层,乐在群众。把“政策”演成“故事”,把“书面语”拉成“家常话”,让移风易俗“冒热气”“接地气”,让居民群众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如今在任城,一台台“小戏小剧”正温情上演,以“文”搭台,让“移风易俗”植根乡土、植润民心。

闪电新闻记者 杜宗浞 通讯员 袁进 范瑞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