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史思明的归降有所猜忌,想着消灭掉,没想到计划泄露,让史思明复叛了。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被郭子仪统兵20余万围困,后增至60万,次年得到史思明的援助,大败唐朝九大节度使的60万大军

宦官鱼朝恩谗毁,郭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

史思明返回范阳自立为帝,但他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后,势力也迅速衰弱。唐朝利用仆固怀恩等将领,再次平定了叛乱,收复了失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藩镇的势力在安史之乱平定后迅速崛起,成为唐朝后期的主要问题。黄巢之乱后,藩镇逐渐走向世袭制,最终形成五代十国。

原文赏析:

原文赏析:

庆绪既衰,思明又起,复削平之。
史略:乾元二年,郭子仪等九节度之师讨庆绪。 子仪拔卫州,进围邺;诸军皆会,又拔魏州,庆绪穷蹙。 会史思明复反范阳,庆绪求援,思明遣将屯滏阳,为邺中声势,而分兵为三:一出邢、洛,一出冀、贝,一自洹水趋魏州,遂陷之。 久之,引军趋邺。 九节度之师无统帅,进退不一,皆溃还。

【译文】【安庆绪的力量衰弱,史思明再次起兵,唐廷重新平定史思明的反叛。】

乾元二年(759年),唐朝的九节度之师讨伐安庆绪。郭子仪攻取卫州,进军包围邺城;各路军队都汇集在一起,又攻取了魏州,安庆绪陷入困境。

恰逢史思明在范阳再次反叛,安庆绪请求救援,史思明派遣将领驻守滏阳,声援邺城,然后分兵三路:一路从邢州、洛州进军,一路从冀州、贝州进军,一路从洹水进军到魏州,于是攻陷了魏州。

过了一段时间,史思明率军逼近邺城。九节度之师因为没有统帅,进退不齐,全部溃败而归。(唐肃宗认为郭子仪和李光弼均为元勋,不好彼此统属,故不设元帅之职,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思明乃屯邺南,绐庆绪至军,杀之,还范阳,僭称大燕皇帝,寻渡河入汴州,攻郑州。 时李光弼守东都,以洛城难守,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得西侵,猨臂之势也。 遂牒河南尹帅吏民避贼,空其城而运油铁诸物诣河阳,为守备。 思明入洛无所得,畏光弼犄其后,不敢西,引兵攻河阳,败还洛。

【译文】史思明驻扎在邺城的南面,骗安庆绪来到他的军中,杀了他,然后返回范阳,自称大燕皇帝,不久渡过黄河进入汴州,攻打郑州。

当时李光弼守卫东都洛阳,认为洛阳难以防守,不如把军队转移到河阳,北面有泽州、潞州,有利的就进取,不利就退守,内外呼应,使敌人不能西进侵犯,这就是猿臂之势。

于是李光弼下文书给河南尹,让他率领官吏百姓躲避贼兵,使洛阳城空无一人,然后把油、铁等物资运到河阳,用来守备。

史思明进入洛阳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又害怕李光弼从后面夹击他们,就不敢向西进军,率兵进攻河阳。

既而上从宦者鱼朝恩言,趣光弼攻洛,大败,河阳、怀州皆没。 会思明其子朝义所杀,朝义复僭号,其党不附,势遂弱。 宝应元年,时天下重兵皆屯陕州,仆固怀恩等统夷夏兵进讨,自渑池入,分遣泽潞兵自河阳入,河南诸军自陈留入,进攻洛阳,贼败走,遂复东京。 怀恩追朝义至河北,贼党各据州郡乞降,朝义走死。

【译文】后来,唐肃宗听从了宦官鱼朝恩的意见,催促李光弼进攻洛阳。结果大败,河阳、怀州都沦陷了。

适逢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杀死了史思明,史朝义又自立为帝,他的党羽都不归附,势力就此衰弱。

宝应元年(762年),当时全国的重兵都驻扎在陕州(河南三门峡),仆固怀恩等人统率着夷人和汉人组成的军队进行讨伐。

他们从渑池进军,分派了泽州、潞州的军队从河阳进军,河南各路军队从陈留进军,进攻洛阳。

叛军战败后逃走,唐朝收复了东京。仆固怀恩追击史朝义到河北,叛军的党羽各自占据州郡请求投降,史朝义众叛亲离,他的主要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等均叛去。

史朝义叩城不纳,势单力孤,在温泉栅医巫闾祠下自杀而死。史朝义败后,母亲和妻子被田承嗣送于唐军。

然藩镇之祸,日以滋矣。
史略:初,贼将李怀仙等既降,皆愿受代。 仆固怀恩恐贼平宠衰,复以怀仙为卢龙节度使,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于是河北三镇,擅地自强,唐室威命,不复能及。

】【然而藩镇患日益严重。】

《史略记载》:当初,贼军将领李怀仙等投降后,都希望朝廷派人前来替代他们。

仆固怀恩担心贼军平定后自己失去宠信地位减弱,就任命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

于是河北三镇擅自割据土地自立为王,唐朝的威严和命令再也无法到达那里了。

端倪解析:

端倪解析:

唐朝用了整整8年时间才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叛军先后换了四任首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唐朝先后换了三任皇帝(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最终叛乱才被平定下去。

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史朝义走投无路后自缢,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才得以结束。

唐廷基于迅速结束战争的考量,招降后任命安史余部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薛嵩为昭义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使得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不断加剧。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司马光《资治通鉴》里写道:“(安史之乱爆发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唐廷为了平乱而向外族回纥、大食借兵,回纥自恃平乱有功,也屡屡向唐廷勒索威逼财帛,连年的侵扰边境,唐朝声威至此一蹶不振,天可汗制度也无法维持。

原本隶属于唐朝的西域地区更是在之后三十五年时间内陆续被吐蕃和回纥所占领,导致陆上丝路逐渐断绝,而被南方的海上丝路逐渐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