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开学季,学子再起航,又一批年轻学人踏入了新闻传播学的殿堂。全新的“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翻译版)”希望成为大家求学路上的助力者。

1

议程设置:新闻媒体与舆论(第三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 〔智〕塞巴斯蒂安·瓦伦苏埃拉 著
郭镇之 徐培喜 译

ISBN 978-7-301-34323-4

定价:79.00元

内容简介

新闻媒体强烈地影响我们对世界各地的公共事务的描绘,在公众应该关注哪些话题并为之采取行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有争议的作用。

本书描述了媒体对我们思考的内容和方式的塑造,媒介议程的来源及其对公众议程的影响的心理学解释,以及媒介议程如何作用于人们的态度、意见和行为。

第三版的新内容是,在扩大了的媒体格局中对议程设置进行讨论,新增了有关网络议程设置的一章,扩展了对议程融合的介绍。此外,也纳入了有关社交媒体及公共事务领域以外的议程设置的材料,以及议程设置理论的共同创始人唐纳德·肖和戴维·韦弗撰写的前言。

对于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对新闻在塑造和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宝贵的资源。

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新闻与媒体学院荣休教授,议程设置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塞巴斯蒂安·瓦伦苏埃拉,智利天主教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千年数据基础研究学院副研究员。

译者简介

郭镇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徐培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

媒介•社会:

技术、产业、内容与用户(第六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大卫·克罗托 〔美〕威廉·霍因斯 著

黄典林 刘晨宇 译

ISBN 978-7-301-34439-2

定价:13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建立的“媒介与社会世界模式”为基本框架,以新鲜、生动、翔实的案例和深邃有力的理论分析了媒介产业、媒介内容、媒介技术、积极的受众以及媒介外的社会世界诸多要素之间的关联,为我们勾勒出媒介与社会世界的关系的生动图景。

本书第三版入选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备受关注。

第六版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新鲜实例,更新了资料数据,可谓媒介社会学领域的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大卫·克罗托,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荣休副教授。

威廉·霍因斯,美国瓦萨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传媒研究项目前主任。

译者简介

黄典林,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晨宇,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3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九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约翰·斯道雷 著

常江 田浩 译

ISBN 978-7301-31077-9

定价:10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约翰·斯道雷所著之经典著作,在西方学界产生的影响经久不衰,是公认的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的综述性著作之一。

本书对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历史、传统及当下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涉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诸多社会科学思潮,梳理了国际学界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众传播学、文艺批评以及新闻学等领域的学者与研究生阅读、参考的重要文献。

作者简介

约翰·斯道雷,英国桑德兰大学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理论与文化史、电影与文化记忆、消费与日常生活等。斯道雷教授多次访问中国,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学科建设有较大影响。

译者简介

常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青年副研究员。

4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第三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比尔•科瓦奇 〔美〕汤姆•罗森斯蒂尔 著

刘海龙 连晓东 译

ISBN 978-7-301-34855-0

定价:99.00元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末,“热心新闻工作委员会”把美国一些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人召集在一起,提出了一个问题:“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详尽的文献搜索、抽样调查、访谈和公共论坛研讨,他们确定了定义新闻工作及其社会角色的核心要素。研究结果就呈现在这本书里。书中提出的新闻工作的十大基本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引人深思。本书是媒体人的必读书,也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比尔•科瓦奇,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前社长,《亚特兰大宪章报》前总编辑,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策展人,“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首任主席,“卓越新闻项目”高级顾问;曾为《纽约时报杂志》《华盛顿邮报》《新共和》等报刊撰稿。

汤姆•罗森斯蒂尔,美国新闻研究所(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执行主任,“卓越新闻项目”创建者及主管,“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副主席,《洛杉矶时报》媒体评论员,《新闻周刊》首席国会记者;曾为《绅士》《新共和》《纽约时报》《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华盛顿月刊》等报刊撰稿。

译者简介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新闻界》主编。

连晓东,《中国电子报》副总编辑。

-End-

编辑 | K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