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底至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会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先后爆发,德、日在苏联战场、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相继遭遇重创,盟军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反法斯战争迎来了曙光,距离最后的胜利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这个时候,盟军几个主要的大国已经开始考虑战后世界格局问题,希望能在战后的世界格局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
在当时的背景下,盟军中几个有分量的国家主要是这几个:美国、苏联、英国、中国、法国。这5个国家中,真正有话语权的其实只有3个:美国、苏联、英国。
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下,有着世界第一的人口,但由于晚清以来的积贫积弱和军阀混战,导致了工业基础落后,经济体系薄弱,在军备上还指望着美国的援助。
而法国虽然经济实力不错,还有着号称欧洲第一的陆军,但由于在二战中法国维希政府在42天内就投降德国,实在是有点丢人。要不是戴高乐在英国组建了流亡政府加入了盟军,恐怕法国都要被当成法西斯德国的仆从国被一并给收拾了。
所以,二战末期,真正能够说了算的,也就是只有美、英、苏三国。
三国当中,美国的综合实力早已排名世界第一,是当时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通过战时体系,也凝聚出了超强的战斗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大国。至于英国,连续在一战、二战中遭遇重创,已经失去了世界头号强国的宝座,只能屈居于美苏之后。但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却依然认为英国能够重返世界之巅,所以丘吉尔把英国放在了和美苏等量的位置上。
在战后世界格局的问题上,三巨头之间也是各怀心思。
首先是英国,丘吉尔认为战后世界格局应该应该建立一个类似于国联一样的国际组织,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纳入其中,然后由美英苏三巨头说了算。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于国联嗤之以鼻,罗斯福认为,战后的国际社会应该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管理,并且只有这四个国家能拥有军队,至于其他小国根本就不需要拥有军队。这也就是罗斯福设想中的四警察制度,而且罗斯福是坚持把当时的中国纳入四警察体系中。
美苏英中国应该承担起维护战后和平的责任,而其他国家无论是盟国还是轴心国将被解除武装。——罗斯福
相对来说,苏联是更倾向于丘吉尔提出的三巨头模式,毕竟斯大林并不想在远东出现一个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存在。同样的,丘吉尔也不是很认同罗斯福的想法,丘吉尔认为把中国纳入四警察体系会威胁到自己在香港的统治。
但美国却坚持认为,拥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必须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重要一环。美国人的算盘当然是打得噼啪作响: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完全亲美,美国通过南京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中国掣肘苏、英两国,可以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
由于美国当时实力最强,英苏两国对于美国的坚持也没法拒绝,只能退而求其次,尽量谋取利益。
既然美国坚持把南京国民政府绑在自己的战船上,丘吉尔就极力把戴高乐领导下的自由法国拉进来。按照丘吉尔的设想,把法国拉进来当成自己的盟友,这样世界格局中西欧部分有英法两个巨头相互扶持,不论是对苏联还是美国都有足够多话语权。当然,丘吉尔万万不会想到,后来法国根本和英国尿布到一块去,反倒是和德国走的挺近,并一起主导了欧盟,而英国则在入欧与脱欧之间摇摆,最终脱欧,彻底沦为美国的跟班。
对于英国把法国拉进来的想法,美国并没拒绝,毕竟当时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实际上已经对美国没有太多威胁,唯一能有威胁的只有苏联,所以把法国拉进来,对于美国对抗苏联是有利的。
眼瞅着美国把中国拉进来,英国把法国拉进来,斯大林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没人可拉,这样的背景下斯大林只能从别的方面想办法,所以,蒙古国公投独立了,苏军驻进了旅顺港。
在美英苏三巨头的一番博弈之下,最终联合国成立了,美苏英中法五个国家成为了联合国的创始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拥有一票否决权。1971年,新中国成功返回联合国,取得了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一切合法权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