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水城教授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摄影 陈羽啸

10月18日14:30,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水城在西华大学(郫都校区)开启“名人大讲堂”古蜀文明季收官之讲。他以《人类的迁徙与文化交互:古蜀文明的形成》为题,从人类迁徙路线的角度出发,讲述古蜀文明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从三星堆文化的特点,看到其中的人类迁徙和文化交互。在讲座开始前,一段简短但精彩的导读拉开本次讲座的序幕。

李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西北史前-青铜时代考古等等,曾长年待在中国西北,考察和发掘足迹从河西走廊一直延伸到了新疆地区。而李水城教授第一次见到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器,是在1987年一号、二号祭祀坑发掘的时候。他借用著名考古学者张光直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以后中国再发现任何东西,我都不会感到惊奇。”在李水城教授看来,那时的人们绝对想不到,中国能够发掘出这样一批“远超人类常识”的青铜器

全世界同时期最大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和纵目青铜面具,成组的青铜面具群和青铜雕像……三星堆的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特殊的造型。李水城教授以为,这在世界青铜文明中,都应当是“独树一帜”“独一无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人大讲堂对谈

今年7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又传来新的消息: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专家初步判断为玉石器“生产车间”,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

李水城教授也曾前往玉石器“生产车间”参观、考察。他在现场也谈到了自己对于这一发现的看法。“我们回想这些让我们感到诧异的青铜器,它们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创造群体,有一批掌握着特殊技能的手工业匠。他们应当就生活在这里。我们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遗址和遗迹。”而玉石器加工场所的遗迹,为这种“寻找”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

李水城教授在对谈里还特别提到了,三星堆不只是有祭祀坑,它还有一个巨大的城址。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寻找不可移动的文物,建筑,三星堆人的生活遗迹和遗物、墓葬等等。

这也是目前三星堆遗址研究成果中,缺少的一部分资料。而玉石器加工制造场所的遗迹,为寻找这些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对于我们了解三星堆人所掌握的玉石器制作、铸铜等技术的情况,以及贵重资源的来源,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