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正如古人提到东周500年战争历史时说的话,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最终战争的结果,按照《史记》记载,以赵国全军覆没,白起坑杀40万降卒,只留下240名士兵回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从如今的角度来看,这个数字也是疑点重重,首先一个最为重要问题,赵国真的有那么多人?

当时的赵国,囊括河北省大部和陕西大部,是东方六国最为强大的国家,人口大约在300万左右,能够凑出40万大军,显然有些夸张,但是根据考证,赵国军队中,其中大部分,将近三分之二是征集的运粮部队。平日为平民百姓,因此赵军的人数应当是真实的,而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确确实实派出了所有的壮劳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遗址被发现后,考古专家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1995年,在山西晋城永录村,一对父子在自家果园松土的时候,却挖出了很多青铜箭头和尸骨,上报之后,考古团队匆匆赶来,经过确认,这正是当年长平之战的遗址,其中埋藏着超过130具以上的赵军尸骸,伴随着赵国的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经过探究发现,这些尸骨当中,有的胳膊大腿有着明显断裂的痕迹,有的胸腔中埋藏有箭头,还有的只有躯体而没有头颅,这也就足以说明,他们是被杀死之后所埋的。值得一提的是,除去附近的二号坑是深坑之外,这个埋骨坑只有数米的深度,这样让人感到好奇,白起真要活埋降卒,难道他们不会反抗?而且这么薄的土层,根本是不可能大规模活埋数十万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那就是文中所说的“坑杀”,并不是活埋,而是类似于“百万大军”一样,是一个虚词,古代的部队作战有一个习惯,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号为“京观”或“武军”,用以夸耀武功。

《后汉书》中提到,曹操和袁绍作战,曹操获胜后,便将一只被迫投降的袁军部队“尽坑之”,在魏晋南北朝,石勒攻打武德,“坑降卒万余”唐太宗征高句丽时,“收三千三百,尽坑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来看,“坑杀”的场面,并不少见,但是想要活埋万人以上,本来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因此秦国人的做法,很有可能就是将降卒先杀害,然后再掩埋。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防止爆发瘟疫。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而类似于战胜者的这种做法,却将尸体堆在地上,如同炫耀武功一般,只是简单的覆盖上一层薄土,在史学家看来,显然不能称之为“埋葬”,或许也就用了“坑杀”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