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概括韩日之间的关系,那便是“碍于历史,迫于现实”。
百年来,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各种纠葛,也深刻影响着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化,不过他们在二战后都受制于美国,双方的关系充满了变数,韩国总是对日本充满历史仇恨,他们的“复仇之战”,放在如今也主要体现在经贸方面。
日韩关系的历史曲折
上世纪日本四处发动殖民侵略之时,韩国就曾是日本的殖民地,一度被日本占领36年。
二战后,国际秩序迎来了全新洗牌,这两个东亚世仇国家也在多个领域明争暗斗,日本率先抓住了历史机遇找到了全新的突破口,韩国嘴上一直不服气,可也算是偷偷以日本为师。
韩国人的目标其实一直都很明显:学习、模仿日本,最终超越日本。
为了这个目标,韩国一直在努力,特别是在90年代,日本的经济一度陷入停滞状态,被称为“失去的20年”,在此阶段,韩国更是奋起直追,终于拿出了一些能入眼的成绩。
双方同在美国的安排下做着各项工作,可一旦提及那些历史名词,那么必然是一副面红耳赤的场景。
首先,是日本在殖民统治时期强征慰安妇的事情。
当年,日本法西斯政府官方组织在各个战区建立慰安所,为前线士兵提供性服务,慰安所的数量极为庞大,也就同样需要数量庞大的慰安妇来补充,日本战败后焚毁了大量资料,历史方面的专家还是统计出慰安妇人数大约在三十至四十万。
由于日本在战后死鸭子嘴硬,因此慰安妇问题也是日韩关系经历波折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日本曾强征朝鲜劳工。
日本在亚洲的战争规模很大,他们也需要大量劳工从事各种生产运动以满足前线的战事需求,据不完全统计,从1910年到1945年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期间,强征的劳工多达78万。
这本该是朝鲜投入社会建设的“关键人口”,因为当时整个朝鲜半岛的人口都不超过2100万。
这些劳工在各种工地上都遭遇了非人的待遇,工头们还经常采取连坐的方式,且为了赶工期,工地经常出现各种事故。
同样是在日本投降前夕,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证,便直接将很多工厂以及矿井秘密处理掉,不少劳工也跟着被杀害,事后,他们也不愿承认这段历史。
韩国对此研究的十分清楚,他们拍摄的《军舰岛》描述的就是韩国劳工的悲惨命运。
朝鲜半岛的广大人民一直被欺辱到1945年,半岛主权才最终恢复,可后来美苏两个大国划出了三八线,才形成了南北对立的情况,在南北都无法重新实现统一之后,发展经济也成为了韩国的首要任务。
为了能一雪前耻,韩国无比希望自己的经济体量能大过日本。
上世纪90年代是双方的关键时期,1990年,日本的人均GDP还是韩国的3.6倍,可“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景象是必然的。
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岛国,没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甚至连土地面积都不太够,过去,他们总是在追寻更大范围的土地,而如今,他们则希望充分参与到国际贸易的进程中,以高利润产业获得发展机会。
而从他们的角度,“蔑视韩国”成为了一种习惯。
这不仅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的,还同样是以政治角度得出的结果,因为结合地缘政治看,朝鲜半岛国家似乎很难自主决定什么事情,即便向半岛投入资源,回报也是很悲观的。
朝鲜半岛夹在中、俄、日等强国之间,一旦有什么大事件发生,韩国就可能随时改变立场,日本不希望伙伴是不可靠的,他们一开始也就对韩国没有什么太多的期待。
日本的政客总是希望能抓住美国、中国、俄罗斯这些地区大国来改变本国的环境,和韩国不需要太多的沟通和交流。
很大程度上决定韩、日关系的并不是他们自己,而是美国。
美国本就追寻霸权主义并实行同盟管理,两国的经济发展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着美国,从某种意义上,日韩两国对于美国的信任要远超于对彼此的信任。
“三边关系”的兴起也是冷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特点,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冷战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就势必导致各国之间的依赖感加强,许多矛盾都不同程度存在,“三边关系”中,总体又能显示出相对平衡且富有竞争弹性的表现。
亚洲在1991年之后总体上也是和平与稳定的,可这距离消除“战略层面竞争”还有很长的距离,加上中国,日韩关系在冷战后也经常处于对立状态,某段时期关系也有所改善,可这距离“信赖”还很远。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韩两国的经济水平以及产业也是此消彼长的,根据IMD国家竞争力排名,1995年韩国位列26,日本在第4;到了2020年,双方分别是23位和34位。
这两个国家都将制造业竞争力看得十分重要,1990年时,韩国和日本的工业竞争力绩效指数分别排名第17位和第2位;再看2018年,韩国已经攀升至第3名,可日本却跌落到第5位。
进入21世纪后,两国也都着重于高科技制造业,双方政府也都各自有扶持政策。
股票市值排名全球百大的企业当中,韩国企业中排名最高的是三星,在全球能位居14,日本的丰田汽车位列36。
而主干产业方面,韩国在半导体、电视机、造船、手机制造业等都已经追上了日本,即便在汽车、化工、钢铁等领域,韩日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这些行业中,韩日有着明显的竞争关系。
这就说明,一旦韩国的经济向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那样陷入停滞,那么日本必定也会抓住机会重新反超,韩国若是垮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日本,双方的各种企业本就在抢占全球市场利润。
虽说韩国对日本有着历史性仇恨,可在发展经济方面,韩国又不能完全离开日本。
特别是在技术、材料以及零部件的获取上,韩国都依赖着日本,正是由于韩国对日逆差正在不断扩大,因此后来日本才敢突然对韩国发起贸易战,
当时的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面对日本的封堵,要将危机转化为机遇,这样韩国才能拥有因祸得福的机会。”
日本在最初时估计也没想到韩国竟然能在很多领域中逆势反超,可他们能做的又少之又少。
韩国“翅膀硬了”,就能很果敢的应对来自日本的挑战,并且在战斗中越挫越强,也具备了说硬话的底气。
新时期双方的矛盾依旧加剧
2018年和2019年是日韩两国的重要年份,双方的分歧和互疑越来越多,也加重了彼此的矛盾。
这两年,“慰安妇”、“强征劳工”等字眼经常被提及,再加上火控雷达照射、出口管制及贸易战等事件,日韩两国的重大摩擦也接二连三的发生,在相互没有任何好感的情况下,互信也必然会降低。
当韩国政府企图放弃CSOMIA的时候,安倍则立即敦促韩国要遵守约定以恢复两国的互信关系,不过当时的日本也限制了对韩国出口战略物资,对此,日本的理由是“韩国缺乏监管的国家安全体制”。
文在寅政府则和安倍政府争锋相对,在他们的眼中,日本的各种举动都在打击着韩国的未来发展,也给韩国对朝鲜的政策制造障碍,这对于韩日之间的安全合作基础是一种打击。
在这种背景下,两国民众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提及到的不少事情都和历史有关。
2019年,河野太郎外相针对当年“强征劳工”赔偿问题发表了文章,再度以“安全”为借口,提出韩国没有正视安全局势。
那一年的日本《防卫白皮书》在介绍区域国别安全合作顺序时,直接将韩国从原先的第二位降低到第四位,这也引发了韩国外交部的强烈抗议。
韩国的回击也是相似的,他们公布的《国防白皮书》中直接将韩国军事交流国由日中俄的顺序更改为中日俄,而且还中断了和日本分享情报交流,导致了日本没办法掌握朝鲜导弹的具体动向。
这种局面之下,美国在亚洲同盟框架的凝聚力也受到了连带损伤,美国的利益也受到影响。
可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却并没有足够的意愿来改善韩日两国的关系,华盛顿方面也没有积极在盟友之间斡旋,还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将改善两国希望的重任交给了中国。
由于韩日两国的矛盾几乎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到了2019年7月,特朗普表示:若是日韩双方都有意愿,那么美国将会介入调和双方关系。
日美韩在安全方面也是具有共性的,那便是他们口中的“朝鲜威胁”。
特朗普不反对韩国对朝鲜的和解政策,美韩两国也没打算放弃绕过日本去和朝鲜接触,可日韩两国的矛盾在短时间内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解决,东亚的情况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复杂。
那两年也是日韩关系从1965年建交以来的最坏状态,可结合复杂的国际变局以及地缘竞争,双方的战略分歧在短期内也没有激化和消除的可能性,重建政治共识也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
这也决定了两国真正改变关系将会面临极为复杂的前景。
即便韩国有着在很多领域超过日本的趋势,可日本还是展现出了什么叫做“姜还是老的辣”。
2020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研发投资1000大企业中,日本企业所占据的席位是韩国的5倍多,特别是在源头技术领域和基础科学领域,日本在那一年之前已经有24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而韩国依旧是空白。
韩国在技术层面有点离不开日本,可他们还是想要争一口气,从“面向未来”的角度看,两个国家都不愿意彻底撕破脸皮。
当然,韩国垮掉对日本来说是有利的,这会使得他们占据更多市场、减少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可这种情况是很难出现的,国际关系本就是个复杂的问题,经济之间也动辄牵一发而动全身。
双方还有一个共同的侧重点,那就是和美国的关系。
2022年,美国拜登总统在访问日本之前先跑去了韩国,韩国总统办公室立即评价道:这说明韩美同盟的重要性。
尹锡悦的就职演讲似乎也在阐明一个问题:调整外交战略,延伸韩美同盟的内涵与外延,将韩美同盟提升为“全面战略同盟”,并将韩美关系发展到“史上最高水平”。
不远处的朝鲜还透出风声在那几天要发射导弹,这也是韩国的另一大烦心事。
后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才会见到拜登,这也是拜登上台后首访日本,日本和美国嘀咕的内容又大多在针对中国,将东亚地区整得乌烟瘴气,这也是日本在美国面前找寻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韩国是出于政治上的便利才加强同美国的合作,也很有可能将朝鲜推向中国,朝韩之间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可日本那边却想着如何能搞到更多的经济价值,他们也在瞅准未来,不希望韩国能快速崛起。
从各方的报道和分析来看,拜登一次访问,下面各方都是心怀鬼胎。
美国对此充耳不闻也很简单:在不需要投入什么成本的情况下,就能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时机成熟还能进去分一杯羹。
日本就算希望韩国垮掉,美国也不希望这种“平衡”被轻易打破,若是全世界都能和平友善相处了,美国的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挑战。
参考
经贸合作是中日韩关系“压舱石”张利娟中国报道
站在新起点上的中日韩关系徐豪;李士萌中国报道
作者:理理
编辑:如如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