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中方自近日起采用保证金形式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面对贸易摩擦扩大升级的风险,中方在中欧高层接触与沟通中,再次强调双方应以经贸大局为重,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问题的一贯立场。据中国外交部消息,中国国务院总理中方高层近日在万象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中方高层指出,中国将欧洲视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米歇尔的这番话,是希望中方能够收回对欧洲产品采取的反制措施,但中方直接用一句话,堵住了欧方的“狡辩”。中方直言,在当前情况下,欧盟机构更应该正确看待中国发展,从而制定客观、理性的对华政策。直白点说,中方并没有发动所谓“关税战”的想法,只是在针对欧盟的错误决策,采取合适的反制措施,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欧盟在提出要求之前,应该先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而且事实上,欧盟内部对于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并非铁板一块,德国、法国等欧盟主要经济体,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对华贸易额巨大,这些国家深知,与中国展开贸易战,将损害自身利益,因此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一些对华强硬的欧盟国家,却执迷不悟,坚持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试图通过施压迫使中国妥协,这种做法,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剧欧盟内部的分裂,削弱欧盟的整体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近日发表题为《汽车关税只有输家》的文章,作者为亨德里克·卡夫萨克。全文摘编如下:汽车关税投票后,柏林再次处于不利境地。尽管德国在总理奥拉夫·朔尔茨的推动下最后一刻投了反对票,但欧盟成员国还是为向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保护性关税扫清了障碍。只有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马耳他与德国一样投了反对票,这表明德国目前在欧盟中的地位有多脆弱。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米歇尔大言不惭的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向欧洲下了最后通牒。毛宁表示,欧盟应该认识到对华加征关税,只会破坏营商环境,削弱欧盟自己的竞争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欧盟应该拿出实际行动,避免双方的贸易摩擦继续扩大。可以看到,毛宁的语气并不强硬,但其表达的态度却是坚决不可动摇的。中方愿意和欧盟继续加深联系,扩大双方的贸易范围,但前提是欧盟要建立起公平的营商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英国首相斯塔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英国政府会在必要时提出挑战,但同时也表现出务实态度,希望英国能够向前发展并取得成功。同一天,英国贸易大臣雷诺兹也指出,前保守党政府在对华关系上做得太少,英国需要与中国进行更多接触。他明确强调,英国不打算追随欧盟,也不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此外,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也在考虑近期访华,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

此外,英国不加税的态度,听起来像是为了省心,实际上是为了抓住机会。自从脱欧后,英国在全球贸易圈里摇摆了一阵子,现在可不想再跟着欧盟亦步亦趋。乔纳森·雷诺兹那句“我们需要与中国有更多接触”其实话里有话——眼下的世界,谁都在争新能源蛋糕,英国这时候要是跟着欧盟加税,那无疑是把自己推到了边上。雷诺兹的发言,不光在打击欧盟的“制裁模式”,更是给英国企业留了条后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英国拒绝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决策,反映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绝对局外人”的独特身份,这一立场不仅是出于对国内企业利益的保护,更是基于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复杂形势的深思熟虑,面对欧盟的加税争议,中欧的磋商僵局,英国选择了更为灵活的策略,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寻找新的机遇。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愈发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并且回顾整个事件,不难发现,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决定,虽然是出于保护本土产业的考虑,但其后果却超出了法国的预期,中国的反制措施迅速、精准,直接打击了法国的干邑产业,令法国措手不及。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分歧。如果欧盟能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与中国展开对话,或许可以避免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否则双方的经济利益都将受到长期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