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多样,幽门螺杆菌是该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具有显著的流行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形细菌,因其能够在酸性胃环境中生存而独具特性。

其通过分泌尿素酶将胃中的尿素转化为氨和二氧化碳,从而中和胃酸,形成局部碱性环境以便生存。

这一特性使其能够在胃黏膜的表面定植,从而导致胃部的慢性炎症。

此外,幽门螺杆菌的外周鞭毛使其能够运动并穿过胃黏膜的保护层,进一步增加其致病性。

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传播。

感染途径包括共用餐具、接触受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等。

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率往往更高,尤其是儿童群体。

感染一旦发生,细菌可以长期存在于胃黏膜中,难以通过自然途径清除,这也使得其成为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

三、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1.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常见病因之一,该菌通过多种途径引发胃黏膜的免疫炎症反应。

幽门螺杆菌的脂多糖和尿素酶等抗原物质会刺激胃黏膜中的免疫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可导致胃黏膜的损伤,最终发展为慢性胃炎。

2.细菌毒素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分泌的CagA蛋白和VacA毒素是其致病性的重要因子。

CagA蛋白可以通过细菌分泌系统进入宿主细胞,改变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导致胃黏膜的结构异常和炎症反应。

而VacA毒素则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形成离子通道,导致细胞凋亡,这些毒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胃黏膜受到持续性损伤,从而诱发慢性胃炎的发生。

3.幽门螺杆菌引发慢性胃炎的病理特点

幽门螺杆菌引发的慢性胃炎病理特征包括胃黏膜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伴随黏膜上皮细胞的退行性变。

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胃黏膜的萎缩,甚至可能进展为萎缩性胃炎,进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四、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胃部不适:患者常感到上腹部饱胀、胀气、恶心、嗳气等症状。

消化不良:胃部功能受损会导致食欲不振、餐后饱胀、消化不良等表现。

胃痛:部分患者会有间歇性的隐痛或灼痛,尤其是在进食或空腹时加剧。

全身症状:长期的胃炎可导致贫血、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性症状。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临床中非侵入性检查方式包括尿素呼气试验(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的碳13或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浓度来判断幽门螺杆菌的存在)、粪便抗原检测(检测患者粪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抗原)、血清学检测。

侵入性检测中常用的为内镜检查,以判断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六、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1.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治疗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的基础疗法。

常用的治疗方案为“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其中三联疗法是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而四联疗法是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一种铋剂,以增强抗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2.慢性胃炎的对症治疗

常用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以及胃黏膜保护剂(铋剂或硫糖铝)。

3.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由于烟酒对胃黏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需在日常戒烟戒酒,并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过冷或过热的饮品等,尽量避免对胃部的额外刺激。

与此同时,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部负担。

总之,幽门螺杆菌作为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其感染机制复杂多样。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能够显著减少其对胃黏膜的损害,降低慢性胃炎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合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预防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并提高生活质量。

点击订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掌上阅读

作者:吴川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内科 柯水旺

编辑:唐蔚 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姜大夫答疑”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