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入夜时分,三支华丽而怪诞的巡演队伍,从乌镇的日月广场、昭明书舍和安渡坊出发,浩浩荡荡,伴随着喧嚣欢呼和音乐声浪,如同三条闪耀光芒的河流,自古镇不同角落汇聚到乌镇大剧院。数百只灰蓝两色气球升空,宣告第11届乌镇戏剧节启幕。

当晚,欧洲著名戏剧导演克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携华沙新剧院的《我们走吧》为戏剧节开幕。这部直击人类生存本质,在喜剧与死亡议题中探讨人生意义的话剧足有三个半小时时长。演出后的宴席上,克日什托夫跟黄磊感叹,“我真没想到,中国的戏剧氛围这么好,乌镇太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说,乌镇戏剧节是一张中国名片,我们很开心得到这样的评价。我们就像一个窗口,让大家感受到这个民族、这片土地的美好。”作为乌镇戏剧节的发起人之一,黄磊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当年,他还在北京电影学院教书,有一次来乌镇看景,突发奇想,这里能不能办一个青年戏剧训练营?那个朴素的动机,最终演变成了一个戏剧节。

“十几年前也很热闹,但规模比现在要小得多。2013年第一届,我们只有六部戏,三部戏来自国内,赖声川导演的《如梦之梦》,以及孟京辉导演、田沁鑫导演的作品,规模很小,也没什么经验。”坐在十月乌镇略显燥热的秋日里,黄磊感叹,从一个小小的起点走到今天,变成一场汇聚全球11个国家24部特邀剧目、86场演出的戏剧狂欢节,仿佛一个不可想象的梦。

今年乌镇戏剧节的主题叫“如磐”,意即“精神如炬、信念如磐”。这是戏剧节发起人之一陈向宏的主意,他认为,这是乌镇戏剧节未来的使命。他记得有一个英国艺术家称赞乌镇是“A Small Town's Ambition(小镇雄心)”,“现象化的乌镇戏剧节,应该为所有中国的古城古镇提供一个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文化自信的世界性样本。”

11年,年轻戏剧人爆炸增长

开幕式上,乌镇戏剧节发起人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与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戏剧大师铃木忠志、克日什托夫上台敲响开幕大锣。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陪伴戏剧节走过了第11年。

“这一生我做得最久的一个工作,可能就是乌镇戏剧节。”回溯自己跟乌镇的渊源,黄磊说,他并非只有戏剧节期间才来这里,“今年我来乌镇最少有六七趟,最长的时候会住十几二十天。”

“11年下来,我们不断持续做热爱的事情,就是喜悦。”赖声川说,乌镇跟戏剧的结合是天然的,“戏剧本来就应该来到乌镇,我人生中做了乌镇戏剧节这件事,也成了我一生中养分很足的事情。”

今年,13部海外、11部国内共计24部戏剧力作齐聚乌镇,其中5部剧目为世界首演,在乌镇11个剧场汇集世界戏剧多元化面貌。

第11届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分为七大板块:“璀璨国际”中的《我们走吧》《海边》《卡尔·博姆》《彼得曼和纵火犯》聚集国际戏剧巨匠;“剧场英姿”《酒神》《哈姆雷特的云》《舞者的一天》《江/云·之/间》传达生命哲思,以当代视角审视艺术母题;“纵横天下”《等待戈多》《依娜娜计划》《不可说》《指尖情愫》《三分钱歌剧》是国内外最前沿的戏剧探索;“新锐光芒”《可以称之为人的动物》等由新生代戏剧人打造;“舞之剧场”“学院观察” 顾名思义是舞蹈与学院学子的作品展示;“没有不可能”则是充满人文关怀,触及社会议题的公益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赖声川来说,戏剧节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但他最看重青年竞演单元,青年戏剧代表着戏剧的未来。

今年,共有18组、86位青年竞演选手以“枕头、阳光、大恐龙”三个元素进行命题创作,他们在戏剧节进行三轮公演后,会有6组参赛选手入围决赛,于10月26日展开最终角逐。

“这11年经历了爆炸性的成长。第一年我们只收到几十个作品,今年的投稿有560份。这些作品必须要有剧本、视频,是很不容易的。”赖声川说,过去十年,青年竞演共计179部作品在戏剧节上演,一批青年戏剧人才在乌镇崭露头角,为世界所见。

“几百件投稿作品,背后就是几百个剧组,可见戏剧发展趋势。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大家对戏剧的向往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情况了,我在这里每一年都看到很多惊喜。”赖声川认为,青年竞演为年轻戏剧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以此培养青年戏剧创作者。今年的全新单元“戏梦粮仓”就是拓宽戏剧的边界,专门为不断试验和探索的年轻人才而设的。

独一无二的乌镇戏剧节

古老的街巷,蜿蜒的河道,桥上桥下,书院、灵水居,或是散落乌镇的十多个室内大小剧场,戏剧与观众是无处不在的,戏剧发生在时时刻刻,昼夜轮换。

古镇嘉年华的团队在乌镇开发出形式多样的演出,任何场地都可以成为舞台。这是乌镇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与环境造就的创作自由。

面对很多人抱怨戏剧节特邀剧目“开票就售罄”的惯例,黄磊也很无奈,“每年我们一共才2万多张票,线上同时抢票的人数,是实际票数的十倍,确实没办法满足所有人。但是我们还有戏剧集市、戏剧空间、工作坊、朗读会,有中国美院做的当代艺术展和潮流艺术展,有街头戏剧嘉年华,晚上有免费的夜游神,免费喝啤酒。所以我们推荐大家来乌镇,不一定就是单纯进剧场看戏,你来到这里,就是过节,让大家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感受美好。”

1300年历史的乌镇,能以戏剧作为最核心的文化产品,激发内在的文化动力,不但在国内和国际赢得影响力,也顺利从“休闲度假”的2.0时代转向“文化小镇”的3.0时代,成了国内文旅融合发展最成功的参考范例。

随着阿那亚戏剧节等戏剧节新品牌的崛起,最常被讨论的问题就是,乌镇戏剧节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中国县城如何发展激发自己的文艺基因。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多元,每个地方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乌镇戏剧节的气质比较多元。”黄磊坦言,乌镇戏剧节有着开放的格局、全球化视野,是独立在乌镇发生的艺术活动,他们并没有与乌镇旅游刻意关联,但两者遥相呼应,让乌镇升级成了艺术小镇。

赖声川认为,乌镇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乌镇是一个没有机动车的古老小镇,所有的剧场、餐厅、咖啡厅都步行可达,被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称为“最像乌托邦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很多次去过阿维尼翁戏剧节、爱丁堡戏剧节,这些世界一流戏剧节的规模更大,比如爱丁堡戏剧节一年上演上千部戏剧,整个城市都在演出,剧场与剧场之间有时相距甚远。乌镇则是步行可达、一应俱全的小镇,生活与艺术,闲散与欢乐,严肃与激情,总是恰如其分地融合在同一时空。

“我们发起乌镇戏剧节的精神,就是很纯粹、很诚恳的,是分享的心态。今年我们有新的成长,但不变的是我们的初衷。乌镇戏剧节不求特别大,不想做另一个爱丁堡戏剧节,乌镇就是乌镇。我们要让大家这11天在乌镇看戏、做梦、聊天。”赖声川把乌镇戏剧节称为“我们的孩子”,“它在我心中很特别,始终在给我灵感。”

赖声川说,今年是他创作生涯的第40年,受邀来到乌镇戏剧节的戏剧大师中,日本戏剧导演铃木忠志创作50周年,世界戏剧大师尤金尼奥·巴尔巴创作60周年,这些在各自领域有着杰出建树的戏剧大师,都来到乌镇戏剧节,本就是一场非凡意义的欢聚。

“乌镇已经是一个国际性的戏剧节,每年都有国际团队来演出。我们现在缺的是国际性的观众,这一点,我们从第一届就开始努力。我的梦想是,哪一天看到一半的观众都是国外来的,这就有意思了。”赖声川说,他们当初做戏剧节,如同设立一个橱窗,一扇门,“要让中国看到世界,世界也看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