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里,总是会看到八十年代建成的预制板楼房,甚至在城市中心繁华地段中,还会暗藏着一些八十年代建成的预制板房。

对于普通大众,这种住宅曾为人们遮风挡雨,解决了大家在城市的住房难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预制板楼房却成了人们的担忧,尤其是那些太过老旧的、弊端开始显现的预制板楼房,更是百姓的心头患,居住品质大幅下降,安全风险增加,究竟什么时候能解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预制板楼房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制板楼房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①设计寿命不足

80年代的预制板住宅,采取的是预应力空心板,砖混结构;执行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然而当时设计标准较低,80年代的预制板商品板,根据当时的设计使用年限来说,最多是五十年,有的甚至只有30年,如今很多还有十多年就到期,甚至部分是超期在使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隔音、隔热效果差。

由于预制板房是水泥构件拼接而成,所以隔音、隔热的效果较差。通常在房间里只要高声说话,隔壁邻居就能听见。

而且预制板楼房的隔音隔热效果也很差,夏天很热、冬天很冷,严重影响居住的舒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防水性能较差,容易漏水

由于预制板房是拼接而成,密封性也做得较差,所以防渗水能力差。如果碰到上面居民忘关水龙头,那下面居民的房子要水漫金山,屋里的装修、家具、家电等都要泡在水里,这样会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预制板房的房型设计缺乏人性化。

上世纪70、80年代的预制板房,主要是用人单位解决职工居住需求的,在房型设计方面缺乏人性化。比如,很多预制板房的客厅很小,而且没有窗户。还有一些预制板房厕所、厨房由于没有窗户,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④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由于预制板楼房的建造工艺比较简单,基本上都是由水泥构件拼接而成,而且里面并没有钢筋进行加固,所以像这一类房子很难经受得住洪水以及地震的冲击。

当年汶川地震,灾区的预制板楼房几乎是无一幸免,所以关于这种住宅的抗震性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什么时候能解决?

棚改年代,老房子都采取拆迁解决,但是前两年,住建部已经对拆迁踩刹车。标志性事件是2019年7月,住建部黄艳副部长首次宣布,“将告别大拆大建时代”。

另外,根据住建部官网发布公告称,到“十四五”时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老房子经鉴定以后达到了危房标准,也会列入到拆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危房的标准,目前,我国已将危房标准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D级为最低级,意味着老房子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日常的需要,整个房屋发生危险,是整个建筑物的危险,通常要进行整体的拆除。

换句话来说,经过专业的机构鉴定,达到了d级危房标准,才能列入到拆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普通大众也有最直观的判断方法:

看房子外墙有没有大的纵向结构性裂缝;

看房子的基础有没有沉降,特别是有没有不均匀沉降,如出现倾斜;

在室内看预制板的底面有没有出现松脱,钢筋外露明显的等现象;

了解各家各户在装修时,有没有私自拆除作为承重墙体,从而影响到房屋的结构,引发质量问题……

一旦出现以上的问题,必须要找相对应的专家来进行鉴定,只有专家给出相对应的鉴定书后,才能判定房子是否已经成为了危房了,个人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除非说房屋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质量问题,就算是外行人一看都能鉴定为危房了(例如房子已经明显了出现倾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自然更希望能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家,不再为线路跳闸、卫生间漏水、房子不抗震这些问题担忧,希望早点把预制板楼房拆除。

但就目前来看,80年代建造的日本楼房并没有全部达到D级危房的标准,这也就意味着,针对这种住宅,眼下使用较多的方法就是:改造。即通过修缮改造的方式将老房子旧貌换新颜,让老房子继续保证“工作状态”。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预制板房成为“危房”,自然也就会有人来管理,让其里面不能住人了。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