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月鹏的散文集《黄渤海记》,是一部胶东地区的百科全书,包容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方志风物、民俗风情、生活万象,当然,他不是掉书袋,不是提供资料,更重要的他在“打开”这方水土的同时,“打开自我”,用“大心”去感受“大水”,用“诗”去描述他的“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这“思”是深情的。作者热恋着他的故乡,他以热烈激荡的笔触绘写这里的山水,这里的渔民,这里的生活种种。浩瀚的大海,粗粝的海风,大嗓门的对话,鲅鱼饺的生活,以及各种奇异的传说,都是他的描写对象。古人讲,文章之道,“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文学与情感是骨肉关系、血肉联系。文学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学的灵魂。作者的笔管里储满的不仅是笔墨,更是深切的情感,对故乡,对黄渤海之地,对生存其上的生灵,爱其爱,忧其忧,浓烈而执着。“爱和怕”,热爱与敬畏,爱恋又担心失去,贯穿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这“思”是深邃的。作者超越了一般的地域性写作、方志性表达,超越了一般的故土之爱、亲人之爱,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沉静的人与大海大地、斯土斯民之间思考的张力。他不仅描述生民的生活,而且感受他们的处境;不仅书写一方水土的独特景观和渔民的心灵景观,更可贵的是抒发了一个知识分子经由此间,走向澄明、自我觉醒的过程,写出以前不曾被发现和确认的“我”,被打动了的“我”,被改变了的“我”,自我确认、自我告别的“我”,最终放下了自我的“我”。当然,作者的发现是深刻的,“小岛在海中飘摇,它的根不是扎在海里,而是扎在人的心

里。”“这岛,拥有大陆的力量。”深刻揭示出岛民与命运的挣扎,一种顺应生活、不屈于生活、战胜生活的精神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这“思”是诗性的。王月鹏散文具有鲜明的诗性,当然这里的诗性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诗意”,不是“拿散文当诗写”,他体现的是维柯讲的“诗性思维”,语言的诗化、思维的意念化,抒情的意象化,意境的象征性等特征,赋予月鹏的散文以“这一个”的特质。比如他写“鸥鸟”:“鸥鸟是单纯的,也是敏感的。它每日与海相伴,怎么可能不懂‘潮水’呢”。他写灯的光与影:“那一刻,我也想到了灯影。不知道灯在哪里,但我看到了影子的存在。很多时候,我们是循着影子,才找到了光。光在哪里,影子是最清楚的。影子的根,在光那里”。这样的段落比比皆是,令人心悦、欣喜。

(宋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