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朱棣在史官的笔下风评很差,甚至有人直接将他写成篡权夺位的“逆贼”。为了夺得皇位他不惜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导致建文帝生死不明。
但除了这个永远也抹不去的历史污点外,作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可以称得上是治世之君。
关于朱棣造反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建文帝宠信奸臣、迫害藩王,最终导致君逼臣反丢掉了江山;也有人认为朱棣早有不臣之心,靖难之役只是蓄谋已久的一次夺权之战而已,不过一切都只能留给后人去评说了。
今天要说的是朱棣的一件轶事,他打仗时路过小镇,顺便给它改了个新名字,如今是国内一线城市。
一、朱棣造反的原因
《明史》中对朱棣的评价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说的是朱棣很小的时候,就和朱元璋一起南征北战,不仅能文能武而且颇有帝王之相。而他的侄子朱允炆则是一个缺乏权威和能力,所谓朱棣造反是顺应天意、为民伐无道。
“即位以后,躬行节俭,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明确,认为朱棣有朱元璋的才德,绝对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皇帝。其实,这些都是朱棣继位之后史官们的溜须拍马之词。
虽然说明成祖的确堪称明君,但却永远也摘不掉“造反”的帽子,即使朱允炆任用齐泰、黄子澄“削藩”,但造反终究是不对的。
作为一个藩王本应该治理好自己的属地,但是他却引兵南下直逼金陵,最终将亲侄子朱允炆赶下台,自己堂而皇之的坐在了龙椅上。
其实,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曾途径一个小镇子,并给这个小镇子改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如今早已经成为了国际大都市。
二、“海津镇”改名历史
1399年39岁的朱棣起兵造反,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则在靖难之役中下落不明。
而朱棣荣登大宝之时已经43岁了,这个本来有机会成为朱元璋继任者的藩王,最终却以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
由于朱棣在明朝将领的心目中地位非常高,甚至都超过了小皇帝朱允炆,所以当他起兵的时候,可谓应者云集并大开方便之门,朱棣所到之处基本上未遇抵抗便纷纷倒戈,即使朱允炆曾派遣30万大军围剿朱棣,但最终也都铩羽而归。
朱元璋曾下过一道敕令:“藩王可入京勤王”,于是朱棣拿着鸡毛当令箭,才一路长驱直入进入了南京。
在朱棣攻入南京之前,曾路过一个名叫“海津镇”的地方,明朝文人李东阳曾在《重建三官庙碑记》中,对这件事情进行了简略的记载。
据说当年朱棣率军渡过沽河后,来到了一个地势极为险要的地方,这里可以称得上是联系南北的咽喉要道。
朱棣意识到了这个小镇子的重要性,于是便大笔一挥给它改了个响亮的名字——天津。
这个霸气的名字寓意:“天子经过的渡口”。
通过给海津镇改名为天津,已经体现出了朱棣誓要夺权的决心,他一定要成为大明王朝的天子,所以才会给它起了这个霸气十足的名字。
朱棣称帝之后不仅大力建设北平城,而且还曾下令兴建“天津”。目的就是为了让天津拱卫北平,这样他的天子之位才能做得更加牢固。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天津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沉底后,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三、天津直辖市
如今的天津早已经在日新月的发展中,成为了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以及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由于天津的重要地理位置,所以对于我国的国际物流产业发展,起到了难以想象的重要作用。
如今天津有“河海要冲”的美誉,而且也是一座极具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大都市。可以说这座曾经的海口小镇,竟然在朱棣为其改名之后而名声大噪,不得不说作为一代帝王,朱棣的目光还是深远的。
结 语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朱棣作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太宗”皇帝,他的人生经历和唐太宗可谓如出一辙。作为一位藩王通过造反夺取皇位,虽然辜负了小皇帝朱允炆,但却没有辜负大明王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