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负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这是一百多年前清朝第一批公费赴美留学生登船时铿锵的誓言,如今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出国"镀金"受到人们的热捧,也不仅仅是因为国外的月亮才最圆,国外知识更新更快机会更多是一个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不少人也开始考虑回国这条路。但是与此同时,本科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本科生越来越"白菜价",国内求职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出国深造仍然有一定的吸引力。是异乡扎根还是回国打拼,在留学日益普遍的今天,留学生们挥别故乡时,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数学天才留学不归,是普遍?是尴尬?

在北京大学的数学系,有四位大名鼎鼎的"天才":他们分别是张伟、恺之玮、朱歆文、许晨阳。他们被誉为北大数学的黄金一代,师长对他们寄予厚望。

张伟从小成绩优异,没有通过高考而是直接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出国深造,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顺利拿下博士学位。之后进去了哈佛大学继续博士后工作, 34岁的时候被破格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之玮,他在高中的时候获得了第四十一届国际数学奥赛的金牌,是当年比赛中仅有的四名满分选手的其中一个,因此被保送到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学习。在本科学习期间,任之玮的平均分绩点排名位列北大数学系2000级本科生第一。在毕业之后,也顺理成章地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继续出国深造。恽之玮在普林斯顿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又相继在美国的普林斯顿、麻省理工、斯坦福、耶鲁大学任教,2018年被聘为麻省理工大学数学系教授,一直到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歆文在全国的奥数比赛中也曾获得一等奖,与张伟、仝之玮同时进入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学习。他从北京大学毕业以后,出于对学术的热忱,他又进入了美国伯克利分校继续学习,7年前被授予美国数学学会百年纪念奖学金,已然成为年轻科学家中的佼佼者。博士毕业后,朱歆文先是来到哈佛大学,当了两年讲师之后,又进入美国西北西大学任教至今。

许晨阳曾作为家乡四川省的代表,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一举拿下金奖,由于在比赛中表现突出,也得到了北大的青睐。他用了5年的时间,不仅在北大读完了本科,还修完了硕士学位,之后也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晨阳和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他在国外取得学位之后,选择了回到北大任教,热情盼望着能够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的教育做出贡献。不过可惜的是,在国内任教六年之后,许晨阳又选择接受了美国麻省理工的邀请离开了北大。

留学生归国率里的时代变迁

中国人的留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72年,清朝派遣出第一批公费留美儿童,至今已有将近一个半世纪了。在那个山河破败的时代,大半国民目不识丁,科技极度落后,这些留学生带回来前沿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开学校、建工厂、修铁路,一点一点地重整河山。

这些留学生们已经不再只代表自己,人们回忆起他们时更多的是时代的标志和丰碑,他们是谁的子女、配偶、父母,这些作为社会人的标志,则很少被人们所提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国效力"在那个年代是一件被极度推崇的事情,因为这些留学生哪怕带回来一点点新的技术,都可能推动国内的一整个行业,这已经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了,这关系到国家荣辱、民族兴衰,是否要青史留名已经不在于个人了,是时代选择了人,而不是人选择了时代。

在现代社会,中国科技日新月异,差距在一点点在缩小,有时甚至跑在前沿。但这种思维惯性仍然存在:"留学生就应该回国效力"。

这种思维在某些角度可以理解为一种道德绑架,留学生是否回国,在今天已经不再关乎民族存亡,它正在慢慢地回归个人选择本身。可能我回国,只是因为我想念火锅、煎饼果子;我不回国,也只是因为我迷恋加州的阳光、热爱地广人稀的粗犷……没必要为这件事情拷上道德的枷锁,就像国内的毕业生选择在哪个城市就业一样,这仅仅需要考量个人,不需要"捆绑"爱国的大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其实关于我国耗费心血培养的数学天才纷纷选择留在国外发展的现象,也引发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思考。

曾回国任教6年后又离去的许晨阳针对这种现象,就曾一语中的:年轻学子不是不愿意回国,而是即使回来了,也得不到好的发展,没有钱也没有好的机会。抱负得不到实现,生活质量也不能保持,自然留不住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目前留学生不愿意回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点:国内学术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按资历说话,年轻人的机会很少; 第二点:国内科研机构的学术不端现象十分严重,还有很多学术造假的现象。第三点:国内学术界的官僚作风盛行,没有为科研人员营造出良好的研究氛围,想安静搞科研的学者很难融入。

这的确需要人们的反思。我们学习知识,不论是为了回报祖国和母校,还是要在科学道路中留下自己的痕迹,究其根本就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许晨阳的观点挑明了目前我国科研环境的不足。

论资排辈,挤压年轻学者,经费申请困难,年轻的科学家找不到用武之地,再大的热情也会被慢慢消磨光。这时如果有一个科研氛围更好、更自由的环境,吸引年轻科学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只靠道德来捆绑留学的人才,不能抱着"我弱我有理"的心态胡搅蛮缠,更重要的是从自身找原因,肃清科研氛围,不拘一格用人才,发展留住人才的能力。

其实在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内的经济和就业环境在慢慢变好,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吸引人才,留学生回国率已经开始大幅上升。

古人曾说过:"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对于人才的培养,我们除了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还要从自身入手,想办法留住人才,才是长久之计。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