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报名时间过半,热门岗位竞争比超过“两千挑一”。10月19日,2025年国考报名进行到第五天,报名阶段即将过半。

2025年国考共计划招录3.97万人,招录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本次国考招录特点明确,继续向应届生及基层一线倾斜。报名开启前四天,总体呈现出热度攀升的趋势,总报名人数超75万人,热门岗位报录比已超200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录人数再创新高,继续倾向应届生及基层一线

本次国考共计划招录3.97万人,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但增幅明显放缓,较上年增幅为0.4%。

其中,设置2.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有2.75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继续向应届生及基层一线倾斜。

中新网梳理发现,近年来,国考中应届生招录比例明显上升。专门面向应届生招录的比例,由2019年的39.17%上升到了2022年的67.3%,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皆在七成左右。

本次国考公告明确,报考者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对于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根据报考指南,2023年和2024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且满足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条件的,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另外,近年来,国考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

本次国考中,艰苦边远地区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可采取调整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条件以及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同时从中拿出一定数量职位面向当地户籍或者在当地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

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联络部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报录比达2697:1

据中新网星期六(10月19日)报道,本次国考报名第三天就已出现“千人争一岗”现象。截至18日晚,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联络部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审查通过人数为2697人,该职位招考人数为一人,报录比达2697:1 。此外,还有1981人待审查。

该职位招考专业广泛,包含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共九大类,要求学历本科及以上,对政治面貌、基层工作年限、服务基层项目均无要求。

河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石家庄边检站一级警长及以下(二)” 职位,竞争比达到了 1148:1。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等部门的部分岗位也竞争激烈。

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岗位竞争通常较为激烈。这些地区的岗位往往具有较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薪资待遇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

例如,报名第四天,北京地区的报名人数为 61285 人。竞争也异常激烈,平均竞争比高达 32.32: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广东报名总人数为 54245 人,通过审核总人数为 27873 人,有 26372 位考生处于待审状态,平均竞争比例为 10.25:1。

与此同时,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18日晚,仍有894个岗位无人报考。可以看出,本次国考报名中,“冷热不均”的现象仍然存在。

总体来看,近年来国考报名“冷热不均”的现象有所缓解。据中新网此前报道,在2024年国考报名中,截至报名结束,最热职位报录比超3500:1;2023年国考报名中,截至报名系统关闭前半个小时,最热职位报录比近6000:1;而2022年国考报名中,截至报名通道关闭时,最热职位报录比接近“两万选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公,绝大多数人只是陪跑

大概七个老百姓养一个公职人员,尽管如此,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大多倾向于考公考编,都希望进入体制内,整个社会似乎都存在这样的导向。似乎都想成为不直接创造财富却从事管理工作的人,而非作为纳税阶级去直接创造社会财富。

国家公务员考试难度确实很高,每年国考200万以上的报考人数,最后录取2-3万人左右,也就是说,200多万人是当了分母的,是陪考的炮灰。

国考不不容易,省考也不容易,很少人能一次性上岸,失败是大概率。大多数人,都是会考好几次才上岸。很多人给出的解释是,公务员是选拔性考试,不是通过性考试,有些岗位,哪怕你考了140多也未必进面试。这只是一方面的困难而已。

国考的考试周期极长,从报名到备考到笔试面试,可能需要一整年的时间。这期间,考生们要经历笔试、面试、政审等多个环节,每个阶段都是一场激烈的竞争。为了备考,很多人选择毕业后不就业,直接全身心投入考公,或者干脆辞职脱产备考。

除了考试本身的压力,他们还要面对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如果没能成功上岸,那么这一年的努力可能就付诸东流了。考生们不得不再次重复这个漫长的周期,或者面对简历空窗期带来的职场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只是考试的成本难度,其实最大的困难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犹如以上说的,网红的尽头是带货,学历的尽头是考公,正在成为一种社会景象。近几年的数据如下:

2023年,招录3.71万,报考人数250万,通过审核人数190万+,正式参考人数150万+;

2022年,招录3.1万,报考人数202万,通过审核人数180万+,正式参考人数142万+;

2021年,招录2.5万,报考人数157万,通过审核人数125万+,正式参考人数101万+;

2020年,招录2.4万,报考人数143万,通过审核人数129万+,正式参考人数96万+;

2019年,招录1.4万,报考人数141万,通过审核人数137万+,正式参考人数92万+;

2024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117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1万,而这还不包括过去两年居家进修的人员。2025年国考共计划招录3.97万人,尽管招录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但不用意外,增加的招录人数增长会远远不及报考人数的猛增。

也有一些人选择在职备考,甚至同时进行考研、考公、求职等多手准备,但这样的长年累月的备考,对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极大考验。有网民评论说,除了少数能“上岸”的幸运儿,其余大部分考生的最终结局只能是“四个基本”:“家底基本考光,关系基本考僵,体格基本考伤,精神基本考崩。”

注:以上综合来自海报新闻、中新网及网络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