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段时间,“中产抛弃国际教育”成为热门话题。但转念一想,真的是中产在主动放弃吗?还是国际教育早就悄悄把中产踢出了游戏?当国际学校学费年年上涨,课外补习和各种“刚需”项目层出不穷,中产家庭的压力已经到了极限。在这场游戏中,到底是谁先“放手”?

From Letsight

微信号:letsight5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学费猛涨,中产收入跟不上

前段时间大热的电视剧《凡人歌》堪称中产家庭的噩梦

剧中,曾经月薪4万的人力总监婚后成为全职妈妈,后来不得不去做月嫂补贴家用,最后甚至摆起了卤菜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一度风光的企业高管被公司优化,创业失败后靠送外卖维持生计。

虽然剧中没有提到他们的孩子是否在国际学校就读,但在“中产破产三件套”中,就已经占了两样,足以让很多中产爸妈看的心惊肉颤。

但现实生活比电视剧更具戏剧性,备受一线中产青睐的国际学校,随着学费疯狂上涨,让中产家庭本就紧张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和2023年相比,北京国际学校学费平均涨幅维1.8万元,上涨率接近20%。

其中,北京中加学校的学费涨幅最高,达到131.67%,朝阳区博雅学校学费上涨也达到了29.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看上海的学校,相比去年,平和从每年15.8万猛增至20万, 涨幅27%。

世外、星河湾等学费涨幅都超过了20%,上海德威外籍子女学校是学费最高的,但在2024年依然涨了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数字乍一看或许比较抽象,但我们以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例,按照2024年的学费标准,孩子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家里将花费468万元。

这还没有算上幼儿园的费用,一套房直接就没有了。这也难怪近年来家长群中大家都在讨论:给孩子留一套房子,还是送他上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的学费几乎年年上涨,成了中产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在英国,私立学校的学费同样也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今年5月发布的《2024英国私立学校报告》显示,走读制学校平均学费水平为每学期6,021英镑(约合人民币5.6万元)或每年18,064英镑(约合人民币16.8万元)。

与2023年相比,平均学费增长率达到了8%。而寄宿制学校的学费增长则更加猛烈,平均涨幅达到了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英国私校,美国私校学费上涨相对温和,但每年都有小幅度提升。

比如,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2023年的寄宿学费为6.48万美元,而2024学年寄宿学费上涨至6.7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9万元,涨幅达到4%。

另一所顶尖美国私校安多佛菲利普斯中学学费涨幅甚至超过了10%。

如今,许多中产家庭面临的现实是一边是经济压力,收入不稳定;另一边,国际学校的学费涨幅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教育的门槛越来越高,逐渐从昔日中产家庭可以企及的选择,变成难以持续的奢侈品。

中产家庭理性对待国际教育的同时,国际教育似乎也重新选择它的受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国际教育的“配货”时代

曾经有人很巧妙地即将“爬藤”和“爱马仕配货”联系在一起,这种比喻真的一针见血。

如果要买一只爱马仕包,有钱还不行,必须得花相当包的价格来买围巾、饰品、衣服等来“配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如此,最后能不能买到爱马仕包还是个未知数,但所有人都告诉你,不配货,就永远买不到。

如果说藤校是爱马仕,那么背后的国际教育和名校录取的一切准备就是这个“配货”的过程。

家长们不断花钱,花费精力去包装孩子,让他们符合名校的招生偏好,然而结果如何,充满着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配货式”教育投资往往从初中,甚至更低龄的时候就开始了。

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美高、英高,学费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补习、各种兴趣班、各种活动项目才是大头。

而且“刚需项目”如艺术、体育、竞赛、科研项目等越来越多。

从钢琴课到马术训练,从志愿服务到国际夏令营,每一项都是巨大的财务支出,却也被视为是进入藤校的“敲门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们心里清楚,仅靠学术成绩已经不够,没有下重本去“配货”,孩子很难在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藤校录取。

令人更感无奈的是,很多家长在孩子低龄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这场“配货”背后的经济压力。

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成本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攀升,从补习班到课外活动,费用一路飙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家长们对这些具体的增长数额往往是模糊的,他们也没办法准确预估最后的“教育账单”有多高。

到了真正考验家底的时候,家庭经济突然吃紧,国际教育被迫断供,孩子沦为国际教育的“烂尾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精英大学从来不爱中产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精英大学从来都不青睐中产。

虽然越来越多大学宣布取消传承录取,即使不再优先考虑校友子女,但阶级之间的差异,从来不是摆在桌面上的。

《纽约时报》曾发布一篇哈佛大学教授的论文,揭露了中产爬藤悲催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项研究以八大藤校、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这12所全球公认的顶尖名校为对象。

结果显示:中产阶级的录取率,比不上富人阶层。

就连最直观的硬指标SAT分数,也出卖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中产。

研究指出,在SAT/ACT相同的情况下,家庭收入位于全美前0.1%的富裕家庭孩子,进入这12所名校的概率高达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一所提供了招生数据的大学显示,富裕家庭的孩子在非学术评分上获得高分的可能性,是中产家庭孩子的1.5倍。

换句话说,富裕家庭不仅通过顶尖的私立教育和资源优势获得了更高的学术成绩,在综合素质评分上也更胜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中产家庭注定是比不上富裕家庭,那么接下来的数据将再次让中产感到心寒。

研究还发现,中产家庭的孩子和贫困家庭相比,在录取上依然处于劣势。

在同等成绩的中产阶级学生中,只有约10%的人能够进入这12所大学,而这一比例,在贫困家庭的学生中高达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名校近年来更注重“社会流动性”和“多样性”。

针对贫困地区或低收入家庭的招生政策有所倾斜,进一步压缩了中产阶级孩子的机会。

中产扎堆名校、疯狂卷体育艺术、把标化刷到接近满分,依然在录取上稍逊一筹。

尽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换来的却是远低于预期的结果,令很多中产家长倍感无奈和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说是中产父母放弃教育,倒不如说,是国际教育在自筑高墙,筛选真正能够承担,不追求性价比,不计较回报的家庭。

虽然很残酷,但往好的方面去想,国际教育重新回归理性,或许能够倒逼家长们去思考:

继续倾尽全力追逐这些“精英”光环,还是选择一条更务实的教育之路?

这可能是中产家庭在未来面对教育竞争时,必须做出的重要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