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北京诚轩拍卖公司突然宣布结束营业并启动清算程序,在业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要知道前几年钱币火爆的时候,这家公司可是作为领头羊,打破了很多纪录,甚至把一枚顶尖银元的价格,拍到了几千万,对比官窑瓷器也不逞多让。
就这样一家有口碑、有销量还有很高人气的拍卖公司,说倒就倒了。诚然,倒了一家公司还有其他公司,也不必恐慌,但是行业的危机却早就已经来临。
说实话诚轩也算是急流勇退,钱赚够了名声也保住了,至少没有引起很大的非议,没有在经营期间内闹出赝品、做局之类的丑闻,就这样安全的退出,有人猜测是背后有高人指点,聪明的选择。
因为如今的拍卖行业,正在面临一个尴尬的时期:外部货源枯竭,内部人员腐败,信誉终将被蚕食殆尽,最后的结局恐怕都是晚节不保......
中国拍卖行业最鼎盛的时期,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如今的很多最高价纪录也都是以前打破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野蛮生长的时期,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古玩的文化属性逐渐被投资属性所替代,成为了有钱人避险的上佳工具。
良性健康的收藏氛围,是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眼力锻炼耐心,步步为营才能久久为功。然而中国才富裕没多久,那些有钱人几乎全可以称为暴发户,怎样翻倍、避险、洗刷钱财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
在他们的引导下,古玩收藏变成了以浮躁和投机为基础,将急功近利摆到明面,短短十几年就将行业的诚信消磨殆尽。
于是,如今搞收藏的风险远大于收益,正在大洗牌之中......
拍卖行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货源问题。以前嘛,盗墓、走私盛行,这个问题不用愁。那些二道贩子到处淘货,然后经过层层筛选,将文物宝藏安全地送到拍卖行后,负责人只要考虑怎么炒高价格,怎么服务好那些有钱人就行了。
如今监管愈发严格,不仅是大力打击盗墓走私等文物犯罪,对于那些有钱人也是严加监管,懂的都懂。
于是问题来了,没有新鲜血液了怎么办?过去那些正经拍卖的藏品,或者说已经被洗白的藏品,要么被有钱人买下来束之高阁,反正他们有资本藏多少年都藏得住。
要么就是香港这个斋、台湾那个堂之类的老面孔,炒来炒去基本已经到顶了。有钱人也不是傻子,搞击鼓传花也不能逮着一只羊使劲薅吧?
没有新货而旧货逐渐枯竭,拍卖行也发愁,这可怎生是好!
盗墓走私的路子大多已经被封死了,拍卖行不会傻到还要冒着极大风险去作死,老藏家们该薅的也都薅完了,赚够了的退隐江湖,那还有没赚够的呢?得想办法盘活拍卖行呀,难道从民间征集吗?
民间还有很多宝藏,这个不仅广大民间藏友懂,其实拍卖行的高层们,也懂!
但问题在于,他不是简单的把藏品拿过来放在展台上,然后喊几次价落个锤就成交那么简单。
民间藏品最大的阻碍,第一就是合法身份,也就是俗称的传承有序。这个以前也说过很多次了,大部分的民间藏品,都是藏友们在市场淘换到的,根本不可能拿得出来传承有序的证据,所以这第一步就卡得死死的,除非《文物法》修改,不然能合法上拍的可能性为零。
而给予传承有序这个概念的权限,专家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如今的专家,大家也懂,没有法律监管他们,所以他们的第一目标是谋求自身的利益,在民间发现宝藏不是他们的工作,捞钱才是要务。
说的不好听一点,专家宁愿和国宝帮、造假团队合作,用赝品做局骗有钱人,也不愿意和真正的民间藏家合作。比如贵州遵义前几年破获的一起造假大案,背后就是造假团伙和专家联合做局,用赝品骗了好几千万。
因为这样搞专家赚得更多,而给民藏背书,得罪了一些利益集团,那风险可就大了。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拍卖行是商业公司,要赚钱的,既然没办法用民藏寻求突破,那只能另辟蹊径了。
如今的拍卖行,都在采用紧缩战略,大拍卖行削减开支,力图继续用“海外回流”来破局,纵使这个金字招牌如今在年轻人中也不太吃香了,但老暴发户还就吃这一套,外国的就是好......
而中型拍卖行为了赚钱都不择手段了,光今年,主编就看到好几起拍假事件了,广州的某家公司把一眼假的字画堂而皇之的上拍,上海的某家公司把一整批假瓷器卖出高价。他们在用自己以前积累的口碑,赚最后一笔杀鸡取卵的钱!
小拍卖公司就遭罪喽,没货源、流失买家、入不敷出,某些有眼光的开始转型做线上,用直播的方式来吸引流量,但最近某个大主播的塌方,也预示着线上直播水也很深......
没底线的,干脆直接搞起了诈骗,还是十几年前的老一套,骗前期费用!
拍卖行业在经过多年的沉淀之后,不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有日暮西山之感,民藏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之后,也仍然突破不了第一道关卡。只希望业内的有识之士能认识到这一点,与其双输,不如放开让大家双赢,岂不美哉!
热门跟贴